读白乐天诗

渊明避俗士,出语未必俗。
冲口吐奇伟,往往写心腹。
外韬中劲刚,芒刃不堪触。
如渠不弦琴,非丝亦非木。
乐天后此翁,逸驾追奔躅。
未知沟中断,孰与朱与绿。
吾观外国风,雅丽岂不足。
自从受绳削,稗语弃不录。
嗟彼千载人,何但诗可续。
谁能学柳下,不受嫠也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白乐天诗》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释智圆所创作的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白居易的诗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赢得了“诗魔”的雅号。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无数人传诵的经典之作。以下是对《读白乐天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与主题
  • 作者释智圆:释智圆是宋代的一位僧人,他的作品多体现了佛教禅宗的思想。释智圆的诗作以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而著称。
  • 诗歌主题:《读白乐天诗》主要探讨白居易诗歌中的讽喻意义和教化功能,以及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1. 文学价值与意义
  • 文学地位:白居易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不仅反映了唐朝的社会风貌,也展示了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
  • 教化功能:白居易的诗歌常以讽刺和劝诫的形式出现,其作品中蕴含的教育意义至今仍被广泛讨论和引用。
  1. 艺术风格与技巧
  • 简练的语言:释智圆在诗中运用了简练的语言,使诗歌既易于理解又充满深意。
  • 意象的运用:白居易的诗中常见自然景物作为象征,反映了诗人的人生体验和情感世界。
  1. 历史评价与影响
  • 历代评价:白居易的诗歌受到了历代文人的高度评价,从宋到清,许多学者对他的诗作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其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 影响传承:《读白乐天诗》不仅是研究白居易诗歌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宋代文人思想文化的重要文献。

通过《读白乐天诗》,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的诗歌艺术,还能领略到宋代文人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这部作品不仅是对白居易诗歌的解读,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欣赏和理解古典文学作品的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