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避俗士,出语未必俗。
冲口吐奇伟,往往写心腹。
外韬中劲刚,芒刃不堪触。
如渠不弦琴,非丝亦非木。
乐天后此翁,逸驾追奔躅。
未知沟中断,孰与朱与绿。
吾观外国风,雅丽岂不足。
自从受绳削,稗语弃不录。
嗟彼千载人,何但诗可续。
谁能学柳下,不受嫠也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读白乐天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渊明避俗士,出语未必俗。
译文:陶渊明避开世俗之人,他的话语未必俗气。
注释:这里指的是陶渊明,他的诗歌往往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情感,并不追求表面的华丽辞藻。冲口吐奇伟,往往写心腹。
译文:他直率地表达出自己的豪迈气概,常常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注释:这里的“冲口吐奇伟”指的是陶渊明直接而坦诚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而他“往往写心腹”则是指他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隐藏不掩饰。外韬中劲刚,芒刃不堪触。
译文:外表看似温和内里却充满力量,如同锋利的刀刃无法触及。
注释:这里的“外韬中劲刚”指的是陶渊明在外表上可能表现得温文尔雅,但在内心却充满了坚韧和力量,正如锋利的刀刃一样无法轻易触碰。如渠不弦琴,非丝亦非木。
译文:就像他不弹奏琴弦一般,他并非只有丝绸或木头。
注释:这里的“不弦琴”指的是陶渊明不依赖于音乐和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以更加朴素、真实的方式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乐天后此翁,逸驾追奔躅。
译文:乐天(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注释:这里指的是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超越了古代的诗人,他的诗歌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未知沟中断,孰与朱与绿。
译文:我不确定在这条小河中是否能找到出口,又怎么能与红色和绿色相比呢。
注释:这里的“沟中断”指的是小河中可能没有明确的道路可以通往出口,而“孰与朱与绿”则是指在颜色对比和视觉美感上,红色和绿色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吾观外国风,雅丽岂不足。
译文:我观察外国的风俗风情时,优美的言辞难道还不够吗?
注释:这里的“外国风”指代的是外国的文化和风情,而“雅丽”,即优美、优雅和美丽。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外国文化的高度赞赏和向往。自从受绳削,稗语弃不录。
译文:自从受到文字上的约束,那些无关紧要的言辞就被丢弃了。
注释:这里的“绳削”指的是文字上的约束和规范,而“稗语”则是指那些琐碎、不重要的话语。作者在这里强调了他对文学作品的追求,希望作品能够简洁明了,不冗余。嗟彼千载人,何但诗可续。
译文:那些千百年来的人们啊,他们难道只是用诗歌来延续自己的生命吗?
注释:这里的“千载人”指的是千百年来的人们,而“诗可续”则是指通过诗歌来延续自己的生命或精神传承。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诗歌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作用的赞美和肯定。谁能学柳下,不受嫠也宿。
译文:又有谁能像柳宗元那样学习,不被孤独所困扰呢?
注释:这里的“柳下”指的是唐朝的柳宗元,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风著称。而“嫠”则是指孤独,“宿”则是指居住或停留。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柳宗元那种孤独而不被孤独困扰的精神风貌的赞美和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