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忆昔孺子,独以高士称。
当时汉道季,诸贤尽奔腾。
高士卧不起,玉壶湛清冰。
至今拜画像,遗芳暨玄曾。
先生奋东鲁,凫山立霜鹰。
行台累分府,螫𧍗驱蚊蝇。
青溪古岩邑,膏油沸如蒸。
猾吏溺死灰,饥穷坐相仍。
此来独何晚,三载钦风棱。
为回浙江水,六合俱清澄。
拟上徐容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上徐容斋》是宋代诗人方一夔的作品。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对高尚人格的推崇。
《拟上徐容斋》作为一首古诗词,其文学价值体现在它对古代人物的刻画和历史背景的再现。方一夔在诗中通过“我忆昔孺子,独以高士称”开篇,便塑造了一位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动的高洁形象。紧接着,“当时汉道季,诸贤尽奔腾。高士卧不起,玉壶湛清冰”等句,描绘了汉末时期政治动荡、道德沦丧的社会环境。这种对比,使得诗歌中的高士形象更加突出,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诗歌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丰富的修辞,如象征、拟人等。《拟上徐容斋》中的“凫山立霜鹰”,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徐容斋先生的坚毅和不屈,也暗喻了他面对困难时的英勇无畏。这种艺术表达,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寓意更加深远。
从文化角度来看,《拟上徐容斋》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在诗中,作者通过对徐容斋先生的描述,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不安,以及人们对于道德理想的追求。这种对历史的记录和反思,使诗歌具有了更广泛的现实意义。
从教育意义上来看,这首诗也是对后世的一种启示。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或许能够从这首古诗中汲取到坚持理想、勇于担当的精神力量。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动摇。
《拟上徐容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不仅展示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也为读者提供了思考和启迪。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