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晚眺

远寺僧归日欲沈,无边桑柘起层阴。
牧童牛背闲横笛,却笑诗人马上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郊晚眺》是元代诗人王懋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内容描绘了西郊晚景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王懋德,字仁父,元高唐州人,曾历任中书掾、河南、燕南两廉访司副使等职,官至中书左丞。工于诗作,有《仁父集》传世。
  • 作品流传:《西郊晚眺》作为王懋德的作品之一,虽无详细的版本流传记录,但其诗歌风格和主题被后人广泛传诵和研究。
  1. 诗歌原文
  • 远寺僧归日欲沈,无边桑柘起层阴。
  • 牧童牛背闲横笛,却笑诗人马上吟。
  1.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的“远寺僧归日欲沈”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场景,远处的寺庙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幽静,僧人归家的身影渐行渐远,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
  • 自然和谐:“无边桑柘起层阴”则表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生机勃勃。无边的桑田和层层叠叠的树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的平静。
  • 童趣盎然:“牧童牛背闲横笛”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在牛背上吹奏横笛的场景,童趣盎然,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同时也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 诗意悠长:“却笑诗人马上吟”表达了诗人对牧童生活的羡慕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以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生活态度的思考,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深度。
  1. 艺术特色
  • 精炼的语言:诗中的语言简洁而有力,每个词句都经过精心选择,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表达。
  • 意象鲜明:诗中的意象鲜明生动,如“远寺”、“桑柘”、“牧童”、“牛背”等,每一个意象都为整首诗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 韵律和谐:诗的韵律和谐,音节搭配得当,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 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的情感真挚动人,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生活的感悟,都让人深感共鸣。
  1. 历史文化价值
  • 反映社会生活:通过对西郊晚景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 传承中华文化:《西郊晚眺》作为元代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启发现代创作:虽然时代已经变迁,但《西郊晚眺》所蕴含的自然之美和人文关怀仍可启发现代诗歌创作,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西郊晚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元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深刻体验,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