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懋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和关键词,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分析,同时要注意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西郊晚眺”:在西山边眺望。西郊:指西面郊外的地方,泛指城外之地。晚眺:傍晚远望。这首诗是描写诗人黄昏时登临西城,眺望远方的景象。 “远寺僧归日欲沈,无边桑柘起层阴”:遥远的寺庙中,僧人即将回家了,夕阳快要落下山了,四周无边无际的桑树林上树荫浓密,遮盖着一层阴影
借榻禅房秋已深,碧云窗外弄清音。 空阶落尽胡桃叶,霜满东篱菊有金。 诗句释义与赏析: 借榻禅房秋已深:在通州东庵的禅房中,秋天已经很深了。"借榻"意指借用或暂居某个地方,这里特指王懋德暂时居住或停留于东庵。"禅房"指的是修行用的静室,常用于佛教徒修行之地。秋天的深入通常代表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迁。 碧云窗外弄清音:窗外碧绿的云朵飘动,传来清晰的自然声响
王懋德的《通州东庵二首》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和禅意人生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观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诗句“众鸟高栖万籁沈”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季景象。在这里,“众鸟高栖”意味着众多鸟儿栖息在高处,而“万籁沈”则形容四周的声响都静下来了,给人一种深沉、宁静的感觉。这里的“沉”字既表达了声音的消失,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转换
【注释】 春入东郊:春天来临,万物复苏。 融:融化。 熙熙天气:和煦的天气。 报年丰:报告丰收。 万家灯火:家家户户的灯光。 分明月:明亮的月光。 几处:几个地方。 笙歌杂暖风:吹奏着笙箫的乐曲,伴随着暖和的春风。 衰颜:衰老的面容。 酒能红:喝酒能使面色红润。 闲来往:有空就来往。 溪山容我:溪流山峦容纳我。 先具扁舟访钓翁:先去准备一只小船,去拜访一个钓鱼的老翁。 【译文】 春天来了
【注释】 1. 河西务:古县名,今属天津。 2. 霜:这里指露水。 3. 月移帆影:月亮移动时,船帆的影子也随之移动。 4. 柔橹:用桨划船的声音。 5. 秋水:秋天的水波。 6. 绝胜:胜过。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写诗人在天津河西务的所见所闻所感。诗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 首联是一幅清丽的秋色图。诗人由西向东行舟,只见两岸平堤上,柳条已披上了白霜。随着船行的推移,月光也从东桥上移过
【注解】 野草:野草长满台阶,水环绕着门口。 西风:秋风。 炉薰:香炉里的烟。 溪南:指山中溪谷的南岸,泛指山中。 云:云雾,指山中的云雾。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居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环境的清幽和山居生活的乐趣,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愿望。全诗语言清新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首句“野草侵阶水绕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特点。野草生长在门前的台阶上
诗句解读: 1. “柳绕柴扉水绕村,黄鹂初转已春分。” - “柳绕柴扉”: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 - “水绕村”:意味着村庄周围被河流环绕,景色宜人。 - “黄鹂初转”:黄鹂是春天的象征,这里表示春天的到来。 - “春分”:指春季的中点,是春天的一个重要节气。 2. “东风吹散梨花雨,醉卧青山看白云。” - “东风吹散梨花雨”:暗示着春天的和风
注释: 1. 长芦遇顺风:在长芦遇到了顺风。 2. 水声怒激春雷响,帆影轻随远雁飞:水声汹涌澎湃如同愤怒的春雷,船帆随着雁群的飞行轻轻飘动。 3. 东望水云三百里,沙鸥待我钓鱼矶:向东望去,水雾与云气连成一片,有三百里之遥,沙滩上的鸥鸟等待我去钓鱼。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海上景色的诗歌,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壮观的画面。首句“长芦遇顺风”,展现了诗人在海上遇到顺风的情景
直沽海口 极目沧溟浸碧天,蓬莱楼阁远相连。 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 注释: 1. 沧溟浸碧天:形容海洋辽阔无垠,波光粼粼。 2. 蓬莱楼阁:传说中的仙山名,此处泛指海上的建筑。 3. 东吴转海:古代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之一,这里指的是东海之滨的吴地。 4. 粳稻:一种耐寒的水稻品种。 5. 一夕:一夜之间。 6. 潮来集万船:潮水上涨时,许多船只聚集在海边。 赏析:
注释: 拂却京尘理去舟,闲云千里水悠悠。 1. 拂却京尘:指摆脱京城的喧嚣和纷扰。 2. 龙山帽:古代文人戴的帽子,这里指隐逸之志。 3. 黄花:菊花别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诗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纷扰,独自驾舟而去,与世无争。他欣赏着闲适的云端和无尽的水面,心情舒畅。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还梦想着在龙山之巅,享受那份清高脱俗的生活。他担心自己年华老去,菊花盛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