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叔高赋得长安道

灞陵桥上秋风早,行人晓出长安道。
长安城头乌正啼,长安陌上闻朝鸡。
征车遥遥行复止,征马萧萧鸣不已。
将军年少美且都,黄金箭镞雕玉弧。
未央前殿进书罢,诸生拜官辞石渠。
将军归去亦草草,长安道边人羡好。
莫怜贾谊谪长沙,不见冯唐禁中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方叔高赋得长安道》是元代诗人甘立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元代诗歌的风貌,还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情感以及对长安城秋日景象的描绘。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 灞陵桥上秋风早,行人晓出长安道。 描述了清晨时分,在灞陵桥上感受到秋风的凉爽,以及行人匆匆地踏上通往长安的道路。
  • 长安城头乌正啼,长安陌上闻朝鸡。 描绘了长安城中城墙高处乌鸦的哀鸣,以及长安大道上人们听到的晨鸡叫声。
  • 征车遥遥行复止,征马萧萧鸣不已。 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旅途中车辆的往返和马匹的悲鸣感同身受,反映了行者的孤寂和不舍。
  • 将军年少美且都,黄金箭镞雕玉弧。 通过描述年轻的将军,展现了其风采与尊贵,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暂。
  • 未央前殿进书罢,诸生拜官。 描绘了长安城内的未央宫,书吏刚刚结束进言,众多学子便开始接受任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活动相结合,如“长安城头乌正啼”不仅描述了景致,同时也传达了时间的紧迫和旅途的艰辛。
  • 意象丰富: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如“将军年少美且都”中的“将军”象征着权威,同时也暗示着岁月的无情。
  • 用词精准:“黄金箭镞雕玉弧”等句使用了精美的辞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情感表达
  • 友情深厚:诗中的“未央前殿进书罢,诸生拜官”反映了友人即将开始新的人生阶段,诗人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及对分别时刻的不舍。
  • 对长安城的描写:通过对长安城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示了城市的繁忙景象,也隐含了对都市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 历史氛围:诗中“未央前殿进书罢”这样的细节描写,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结构。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处于元代,这个时期政治动荡、民族融合,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个时代的感受和思考。
  • 体现文人情怀: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送方叔高赋得长安道》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蕴,成为了元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