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金陵凤凰台眺望

独上遗台,目断清秋,凤兮不还。怅吴宫幽径,埋深花草,晋时高冢,锁尽衣冠。横吹声沉,骑鲸人去,月满空江雁影寒。登临处,且摩挲石刻,徙倚阑干。
青天半落三山。更白鹭洲横二水间。问谁能心叱,秋来水静,渐教身似,岭上云间。扰扰人生,纷纷世事,就里何常不强颜。重回首、怕浮云蔽日,不见长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金陵凤凰台眺望》是白朴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怀古诗人情怀的诗歌。下面将从作者白朴的背景与生平、作品原文及赏析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白朴,元代著名诗人,其生平事迹虽不多见,但据资料显示,他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来移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年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这样的背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素材。
  1. 作品内容
  • 诗句解读:《沁园春·金陵凤凰台眺望》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古人的怀念之情。”独上遗台,目断清秋,凤兮不还”,这句诗直接点明了作者登上古台的情景和心中无尽的思念。”怅吴宫幽径,埋深花草;晋时高冢,锁尽衣冠”,通过对吴宫和晋时的遗迹的描述,抒发了对往昔繁华消逝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缅怀。
  • 情感表达:全诗流露出浓厚的怀旧情绪和深沉的哀愁,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代和历史人物的无限追忆和感伤。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白朴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宏大的历史画面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历史场景来抒发个人的情绪,使得作品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引人深思。
  • 意象运用:整首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凤凰台”、“清秋”、“吴宫”、“晋时高冢”等,这些意象富有象征意义,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1. 文化价值和意义
  • 历史见证:作为元代文人的代表之一,白朴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文化的反映。通过他的诗作,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文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 文学价值:白朴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影响。

白朴的《沁园春·金陵凤凰台眺望》是一首充满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的诗歌。它不仅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追求。在欣赏这首作品的同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文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