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遗台,目断清秋,凤兮不还。怅吴宫幽径,埋深花草,晋时高冢,锁尽衣冠。横吹声沉,骑鲸人去,月满空江雁影寒。登临处,且摩挲石刻,徙倚阑干。
青天半落三山。更白鹭洲横二水间。问谁能心叱,秋来水静,渐教身似,岭上云间。扰扰人生,纷纷世事,就里何常不强颜。重回首、怕浮云蔽日,不见长安。

独上遗台,目断清秋,凤兮不还。

怅吴宫幽径,埋深花草,晋时高冢,锁尽衣冠。横吹声沉,骑鲸人去,月满空江雁影寒。登临处,且摩挲石刻,徙倚阑干。

注释:独自登上这座古台,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清冷的秋天,而凤凰却再也没有返回。感叹那吴王宫中的幽深小路,埋藏着深深的花草;晋代的高高的坟墓,锁住了所有的衣冠。横吹的声音已经沉落,骑鲸的人也已经离去,月光洒满了整个江面,只有孤雁的影子在寒冷中瑟缩。登高的地方,只能抚摸着石刻,徒然地徘徊在栏杆之间。

青天半落三山,更白鹭洲横二水间。问谁能心叱,秋来水静,渐教身似,岭上云间。扰扰人生,纷纷世事,就里何常不强颜。重回首、怕浮云蔽日,不见长安。

注释:青天的一角落在了三座山之上,更远处是白鹭洲横卧在两条大河之间。谁能用心灵去呼喊,当秋天到来的时候,水面变得平静,渐渐地让人的身形变得像岭上的云雾一样飘渺。纷扰的人生琐事,纷繁的世事变化,这其中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呢?再次回首的时候,只怕浮云遮住了太阳,再也见不到长安城。

赏析: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是一首怀古词。上片写金陵凤凰台上眺望景色和感慨。下片写登临高处,抚今追昔的感怀。全词以抒情为主,兼有咏史之意,借咏怀古迹抒发作者对故国沦亡的悲愤,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