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潇湘数亩阴,中藏茅屋往来深。
半窗色净凉偏入,一榻声清暑不侵。
雨长子孙金个个,风生头角玉森森。
此君今向图中见,时报平安慰客心。
竹深处诗
介绍
《竹深处诗》是元代倪维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展示了倪维哲卓越的诗歌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风貌。通过对其背景、内容及其艺术特色进行深入探讨,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作,也能从中汲取到更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人生智慧。
相关推荐
竹深处诗 分得潇湘数亩阴,中藏茅屋往来深。 半窗色净凉偏入,一榻声清暑不侵。 雨长子孙金个个,风生头角玉森森。 此君今向图中见,时报平安慰客心。 注释: 1. 分得潇湘数亩阴:分到潇湘(湖南)的几亩阴凉之地。 2. 中藏茅屋往来深:里面藏着茅草房子,往来很深。 3. 半窗色净凉偏入:半扇窗户,颜色清新,凉爽的气息偏斜进入。 4. 一榻声清暑不侵:一张床的声音清澈,夏日暑气不能侵入。 5.
【译文】 在竹丛深处寻访,在碧琅玕树下寻觅那幽深的踪迹;走过斋居的道路,才看到路通。 夜色敛尽月亮从梢头落下了点点金屑,风生云动把玉磬声打得琤琮作响。 秋光满座阴长合,靛色清神暑自空。 夜深人静时用青苔扫去地中的积尘,解衣磅礴兴致高昂难以言表。 【注释】 竹深处诗:诗人隐居于山林中,以写诗为乐事。 碧琅玕(láng gān):《山海经》中说:“琅玕,大石也,其广五尺,其长五十仞
竹深处诗 吴门烟雨掩荆扉,湘楚清兮一径微。 丛覆蔽空忘昼永,凉生入夜觉寒归。 王猷疏散人皆仰,刘向操持世不违。 儒业已闻沾宠渥,休将宦思恋初衣。 注释: 1. 吴门:指吴中地区,泛指南部。 2. 荆扉:荆条编成的篱笆门。 3. 湘楚:这里泛指湖南、湖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地盘。 4. 王猷:晋代诗人,以放逸闻名。 5. 刘向:西汉经学家。 6. 儒业:儒家学问。 赏析:
注释: 竹深处诗:描绘竹林深处的景象。 乐彼数亩园,青青万竿竹。中有读书人,开轩伴幽独。(乐:喜欢,喜爱。) 乐此不疲的我喜爱这几亩大的园林。那万竿竹子郁郁葱葱。园中住着一位读书人,他打开窗户,独自欣赏这幽静的境界。 轩前轻阴扫不开,轩后繁声疑雨来。(窗前淡淡的云影扫也扫不开,轩后的声音又像是下雨了。) 春风淡荡拂翠羽,白露泠泠生莓苔。(春风轻轻地吹动着绿色的羽毛,白露轻轻地打湿了青苔。)
注释: 竹深处诗(首联):在竹林深处,修长的竹子高耸入云,只有一草堂与之相伴,这里远离尘嚣,只有水云相伴。 幽深偏爱水云乡(颔联):因为喜欢这里的幽静深远,所以更喜欢水云之乡。 碧阴满地春帘湿,苍雪侵帏夏簟凉(颈联):春天的时候,满地的绿荫使得春帘都感到湿润;夏天的时候,苍雪般的白被盖在帷帐之上,使人感到凉爽。 诗刻粉筠初解箨(尾联):诗人用笔在粉嫩的竹皮上刻下诗句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情感的诗歌。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原文: 竹深处诗 种得筼筜数百竿,筑亭深处伴秋寒。 危梢滴露清堪掬,密叶笼云翠作团。 夜月虚涛翻素壁,晚风清佩响雕栏。 漪漪绝胜淇园好,会看窗前宿凤鸾。 注释与赏析: 1. 竹深处诗:这是诗人对竹林深处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这片竹林的喜爱和向往。 2. 种得筼筜数百竿:筼筜是一种竹子,诗人种了几百竿这种竹子
【注释】 竹深处诗:在竹林里吟咏的诗句。竹深处:指隐居的深山竹林中。高人:指隐者。适幽趣:寻找幽静的境界。琅玕清:用“琅玕”形容竹子,因琅玕是一种珍贵的美玉,此处以“清”字形容其高洁、清新之态。新梢(cháo):嫩枝或新生的枝叶。旧叶:已经凋落的叶子。风:这里指微风。鸣:叫。结屋住深处:在深山里建起房子来住。时见茶烟横:时常看见炊烟从茶园飘过。茶烟:指茶农采茶后晾晒的茶叶,也泛指烟雾。焚香手遗编
竹深处诗 万玉深中搆草堂,风清幽致逼潇湘。 群龙垂影秋无际,独客高吟兴正长。 云压四檐飘翠雨,暑消三伏坠玄霜。 清芬不许红尘入,寒溢苔花满石床。 译文: 在竹林深处构筑了一座草堂,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 秋天,群龙般的影子延伸到无尽远方,我独自在高吟,兴致正浓。 乌云压顶,四角飞檐上飘落着翡翠般的雨滴,炎热的夏天在三伏天中消失,落下了玄色的霜。 这清新的芬芳不允许红尘之气进入
竹深处诗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蓟北,看到许多翠竹,便想起了朋友家中的竹子。他想到朋友家的竹子生长在幽深的地方,环境优美,因此想去看个究竟。 译文: 竹林深处,我思念着您。 您的性格高雅,喜欢竹子,多年来精心培育了一棵棵竹子,让它们成为您的华美居所。 竹子扎根深厚,风雨中年复一年地长出苍翠的竹叶。 绿荫覆盖大地,遮蔽台阶和屋檐。 竹子拂过云霞,香气四溢。 万株竹子总含霜雪之气
这首诗出自《竹深处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金台名宦姑苏客,客里相逢见颜色 - 注释:金台,指的是古代的黄金台,是一个招揽贤才的地方;名宦,指的是名声显赫的官职。姑苏客,指的是苏州(今江苏苏州)的客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作为在苏州任职的官员,与远方的友人相遇,欣赏对方的风采。 第二句: 客里相逢见颜色 - 注释:客里相逢,即在异乡相见
竹深处诗:竹深处的诗人写一首诗带雨含烟碧玉枝,萧森偏与静相宜。 风生万壑秋无际,月到孤亭客未知。 远忆楚山吹笛夜,迥疑湘水泊舟时。 此君自昔持高节,长结幽人岁晚期。 【注释】 带雨含烟:形容雨后雾气迷蒙的景象。碧玉枝:指竹子。萧森:形容环境清静幽雅,也形容气势雄伟、壮丽。万壑:形容山谷众多。秋无际:秋天的景色无边无际。迥:远远地。湘水:湘江。此君:指这位诗人。自昔:从过去到现在,自古以来。持高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