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彼数亩园,青青万竿竹。中有读书人,开轩伴幽独。
轩前轻阴扫不开,轩后繁声疑雨来。春风淡荡拂翠羽,白露泠泠生莓苔。
入窗无尘从不扫,吐蓐在地琼花老。夜深对月任光微,昼永乘风觉凉好。
有时早起坐石床,口中吹笙鹅管长。有时枕书卧轩中,清兴窅入蓬莱宫。
蓬莱宫阙几千里,红尘不到看书几。彩鸾紫凤情翩翩,一段清光照流水。
昨日我来造竹下,主人开门笑相迓。山肴满盘酒满壶,醉歌一曲为君谢。
岂不见园中桃,又不见道旁柳,昔日媚春华,今日成衰朽!
何如此君含彩故青青,独向轩楹托根久。劝君更种松与梅,岁寒清绝成三友。
注释:
竹深处诗:描绘竹林深处的景象。
乐彼数亩园,青青万竿竹。中有读书人,开轩伴幽独。(乐:喜欢,喜爱。)
乐此不疲的我喜爱这几亩大的园林。那万竿竹子郁郁葱葱。园中住着一位读书人,他打开窗户,独自欣赏这幽静的境界。
轩前轻阴扫不开,轩后繁声疑雨来。(窗前淡淡的云影扫也扫不开,轩后的声音又像是下雨了。)
春风淡荡拂翠羽,白露泠泠生莓苔。(春风轻轻地吹动着绿色的羽毛,白露轻轻地打湿了青苔。)
入窗无尘从不扫,吐蓐在地琼花老。(进入房间后没有灰尘需要打扫,落在地上的玉蕊已经枯萎了。)
夜深对月任光微,昼永乘风觉凉好。(夜晚对着月亮,任由月光洒落。白天享受凉爽的风。)
有时早起坐石床,口中吹笙鹅管长。(有时候早早起床坐在石头上,嘴里吹着鹅管长笛。)
有时枕书卧轩中,清兴窅入蓬莱宫。(有时候枕着书籍躺在轩中,清雅的兴致深入到蓬莱仙境。)
蓬莱宫阙几千里,红尘不到看书几。(蓬莱的宫殿有几千里远,而红尘(世俗的繁华)却达不到那里。)
彩鸾紫凤情翩翩,一段清光照流水。(五彩的鸾和凤凰在空中飞舞,一缕清光照亮了流水。)
昨日我来造竹下,主人开门笑相迓。(昨天我来到竹林下,主人开门欢迎我。)
山肴满盘酒满壶,醉歌一曲为君谢。(山上的美味菜肴摆满了盘子,美酒满壶,我喝醉了唱一首歌作为感谢。)
岂不见园中桃,又不见道旁柳,昔日媚春华,今日成衰朽!(难道你没看到园中的桃花吗?难道你没看到道旁的柳树吗?曾经那样美丽动人,现在却已衰老不堪了!)
何如此君含彩故青青,独向轩楹托根久。(为什么你这样色彩鲜艳的树木还这么绿,只因为你独自依偎在这轩楹之下生长了很久。)
劝君更种松与梅,岁寒清绝成三友。(劝你不要再种松树和梅花了,因为松树和梅花在冬天依然能够保持它们的本色,成为三种最美好的植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以“竹”为核心意象贯穿全篇,描写出作者对竹林的喜爱之情。
起句“乐彼数亩园,青青万竿竹”,作者通过赞美竹林的美景引出对竹林主人的赞美。接着用“中有读书人,开轩伴幽独。”写出了读书人在竹林中读书的情景。“轩前轻阴扫不开,轩后繁声疑雨来。”描绘出了竹林中的景色变化。最后一句“夜深对月任光微,昼永乘风觉凉好。”描绘出了读书人在竹林中享受宁静的生活情景。
中间部分诗人通过对竹林的观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如:“清风淡荡拂翠羽,白露泠泠生莓苔。”描绘出了清晨的清新景象。再如:“入窗无尘从不扫,吐蓐在地琼花老。”则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心境。
最后一部分诗人借对竹林主人的邀请,表达了对竹林主人的敬意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如:“山肴满盘酒满壶,醉歌一曲为君谢。”则展现了饮酒作乐的闲适生活。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诗人以竹为题,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那幽静的竹林之中,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竹林之中,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