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祠前湖水深,岳王坟上有猿吟。湖船女子唱歌去,月落沧波无处寻。
西湖竹枝词
水仙祠前湖水深,岳王坟上有猿吟。
湖船女子唱歌去,月落沧波无处寻。
注释:在水仙祠前的湖面上,湖水很深。在岳王坟上,能听到猿猴的叫声。湖上的船只载着女子离去。月亮从天空落下,消失在湖面波光中,找不到了。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一幅西湖夜色图。诗人先写水仙祠前湖水之深,再写岳王坟上猿猴哀鸣,然后描绘出湖船上的女子唱起了歌,最后写到天黑时月亮已经落在湖面深处,无法寻找。整首诗语言朴素而含蓄,富有韵味。
水仙祠前湖水深,岳王坟上有猿吟。湖船女子唱歌去,月落沧波无处寻。
西湖竹枝词
水仙祠前湖水深,岳王坟上有猿吟。
湖船女子唱歌去,月落沧波无处寻。
注释:在水仙祠前的湖面上,湖水很深。在岳王坟上,能听到猿猴的叫声。湖上的船只载着女子离去。月亮从天空落下,消失在湖面波光中,找不到了。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一幅西湖夜色图。诗人先写水仙祠前湖水之深,再写岳王坟上猿猴哀鸣,然后描绘出湖船上的女子唱起了歌,最后写到天黑时月亮已经落在湖面深处,无法寻找。整首诗语言朴素而含蓄,富有韵味。
人生无奈老来何,日薄崦嵫已不多。 大抵华年当乐事,好怀开处莫空过。 【注释】: ⑴“人生”二句:人生苦短,何必在老的时候感叹岁月的无情。崦嵫,传说中日落之处,这里借指老年。 ⑵“大抵”三句:人到老年应当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年华。华年,美好的青春时光。乐事,值得高兴的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所作,诗人以“人生无奈老来何,日薄崦嵫已不多”,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年华易逝的深深感慨
霜枫雨过锦光明,涧壑云寒暝色生。 信是两翁忘世虑,相逢山水自多情。 诗句解读 1. 霜枫雨过锦光明:“霜枫”指的是秋天的枫叶被霜打过后呈现出的红黄色彩,给人以冷峻的感觉;“雨过”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天气的影响;“锦光明”形容景色在雨后的阳光照耀下更加明亮耀眼。 2. 涧壑云寒暝色生:“涧壑”指山谷中的河流,这里可能是指山间的溪流或者瀑布;“云寒”描绘出云雾缭绕、温度较低的清晨或傍晚景象
千古渊明避俗翁,后人貌得将无同。 杖藜醉态浑如此,困来那得北窗风。 【注释】 - 千古:指自古以来。 - 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他隐居田园生活,自号“五柳先生”。 - 后人:后代的文人画家模仿他的风貌。 - 貌得:形容模仿得惟妙惟肖。 - 杖藜:手拄藜杖,形容老人或隐士的形象。 - 醉态:喝醉后的样子,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神态。 - 北窗风:形容清风徐来,带来舒适凉爽的感觉。 【赏析】
【注释】 春林远岫:描绘一幅春天山林的景色。 萧然:闲逸的样子。 物外情:超脱尘世的感情或境界。 张籍:唐代诗人,字文昌,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与贾岛、姚合齐名,称“张孟、贾拾遗、姚正郎”。 玄圃:神话中西王母所居之宫。此处代指仙境。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题中的“林”指“云林”画,也就是以云雾缭绕的山林为背景的山水画。此图应是一幅写春意浓郁而意境深远的作品。作者在欣赏这幅画时
【注释】 竹里:竹林中。行厨:行走中的厨房。常准备:经常准备好。浊醪(zhuó)不用恼比邻:用浊酒招待邻里,不必烦恼。文章:指文人的诗词文章。尊俎(zǔ):古代盛酒食的器具。醉:陶醉,沉溺其中。花果园林处处春:园中四季如春,花开花落不断。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与朋友相聚时写的。前两句写自己总是为朋友们准备好饮食,所以即使用浊酒招待邻里也不必担心会得罪别人;后两句则写自己和朋友们在一起
茂林石磴小亭边,遥望云山隔淡烟。 却忆旧游何处似,翠蛟亭下看流泉。 注释:茂密的树林,石阶小亭旁。我远远地眺望着云雾缭绕、烟雾缥缈的山峦,仿佛隔在一片淡淡的雾气中。我不禁想起了以前游玩的地方,它在哪里呢?翠蛟亭下有流水潺潺,我在那里欣赏着流淌的泉水。 赏析:此诗为题画诗,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强烈,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题云林画:这首诗是作者为一幅云林画所写的诗。 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陂陀:远看时,云雾缭绕的山峰与秋日的水面相隔离;近看时,茂密的古树围绕着湖岸。 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这六位君子就是松、竹、梅、菊、兰、莲,它们高洁挺拔,没有偏颇之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自然景物的诗歌。诗人以云山和秋水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通过对比远近不同的景色
【注释】 次韵梧竹主人所和:以自己的诗来酬答。 竹所:即“竹所诗”,指《竹所》诗。 花槛香来风入座,雕笼影转月穿棂:香从花槛飘进室内,风儿吹动着雕饰的笼子的影子,月亮穿过雕花的窗棂,映照在室内。 钩轩平野连天碧,排闼遥山隔水青:高高的轩窗外,可以看到平旷的原野,与蓝天相连;隔着门,远山如黛,青翠欲滴。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首句“花槛香来风入座”意谓花香随风进入室内,暗示作者身处庭院之中
以下是《临李思训员峤秋云图》的逐句释义: 蓬山半为白云遮,琼树都成绮树华。闻说至人求道远,丹砂原不在天涯。 - 注释:在这幅画中,蓬山的一半被白云遮挡,所有的琼树都被描绘成了华丽的树木。听说追求大道的人距离遥远,真正的丹砂并不在天涯。 - 赏析:黄公望的《临李思训员峤秋云图》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领悟的七言绝句。其中“蓬山半为白云遮”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山水画卷,山峰若隐若现
注释:片玉山前的人最为贤良,文章体物写谋长。 古来望族推吴郡,直到云仍姓字香。 赏析:这首和诗是作者在得知梧竹主人的诗作后所作的应和之作。“片玉山前人最良”一句,赞美了梧竹主人的高洁品格。“文章体物写谋长”,这是对梧竹主人诗歌风格的评价,认为其诗歌风格高超,能够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事物。“古来望族推吴郡”,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吴郡这个古老望族的敬仰。“直到云仍姓字香”
西湖偶作 故园篱豆绽凉风,酒簿衣单古寺中。 正恐秋声听不得,清霜禁杀络丝虫。 注释: 1. 篱豆:篱笆上的豆花。 2. 凉风:凉爽的秋风。 3. 酒簿:记录饮酒时间的账簿。 4. 衣单:衣着简陋。 5. 古寺:古老的寺庙。 6. 清霜:初冬的寒霜。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写作者在古寺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和自然景物的怀念之情。首句“篱豆绽凉风”描绘了篱笆上豆花盛开的景象
西湖将军歌 秀江春色与历史英雄交织 1. 诗歌原文 - 秀江桥下春水生,缘桥几曲春花明。 - 燕山大将开幕府,千里不闻枹鼓惊。 - 当年挟策上金殿,幸夺翘关走飞电。 - 仗下看披雕锦衣,宫门却赐花菰箭。 - 十年宛马塞上骑,亲随部曲渔阳儿。 - 桑干风雪控弦去,犹听阿亸当横吹。 - 龙骧南下定三蜀,遂驾楼船遣杨仆。 - 湖东既镇后湖西,每见投壶理军曲。 2. 译文解析 - 在秀江桥下
西湖歌送友 君不见,西湖流水碧于玉,莎草如烟绕湖绿。 西泠桥边花正开,落花片片随风来。 木兰艇子蜻蛉尾,擢入花间三十里。 垆头少妇调银筝,娇歌一曲最有情。 当窗卷却青绡幕,花香水气传歌声。 行人日午相倚听,劝尽丝绳双玉瓶。 仙郎家近西湖住,暂假南行赋归去。 燕台日落风凄凄,道旁相逢惜解携。 羡君南行向湖堤,向湖堤,策马蹄。 湖水平,湖草齐。 【注释】 君:对朋友的敬称。见:同“鉴”,看见
诗句原文: 苏小门前杨柳新,西林桥下水粼粼。 琵琶只在盲婆手,不见西湖愁杀人。 译文诠释: 苏小门旁的柳树刚刚吐绿,西林桥下的水面波光粼粼。 琵琶女只弹奏给瞎子听,但看不见西湖的愁苦足以致命。 注释解析: - 苏小门: 指古代著名的女子苏小小所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西湖边的某个著名景点或建筑。 - 杨柳新: “杨柳”通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此处形容春日里柳树的新绿。 - 西林桥:
西湖竹枝词 其十六 买得甘瓜又买齑,莫道甘苦不相宜。 前山空有胭脂岭,不上唇来那得知。 西湖竹枝词 其十六 【序】 《西湖竹枝词》是南宋时期诗人黄公望所作,以描写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诗作。该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西湖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注释】 1. 甘瓜:甜瓜。 2. 齑:一种调料,由盐和醋混合而成。 3. 胭脂岭
湖头阑干一样铺,湖上一色好当垆。莫寻桥畔红阑子,只认门前白项乌。 这首诗是《西湖竹枝词》中的第十一首,由元代诗人杨维祯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当地的民风民俗,通过对湖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第一句“湖头阑干一样铺”,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湖头的景象,仿佛可以看到湖边的栏杆如同棋盘般整齐地铺展开来。这里的“一样铺”不仅形容了栏杆的布局
石新妇在钓渔矶,桃花为面竹为衣。 面上桃花有时落,湖边望郎何日归。 注释:在西湖的一个钓鱼小岛上居住着一位名为石新妇的女子,她的面容像桃花一样美丽,穿着用竹子编织的衣服。她的面容时而绽放,时而凋零,就像桃花的盛开和凋零一样。我每天都在湖边眺望着远方,期待着她能早日归来。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诗人以石新妇的形象作为引子
阿侬不上采菱船,只买白藕种红莲。 莲花有心长得藕,藕根无心长得莲。 注释: - 阿侬:这里指的诗人自己,或者泛指那些不参与采菱的人。 - 上采菱船:指的是古代女子在采菱时乘坐的船,是一种水上劳动的工具。 - 只买白藕种红莲:诗人选择购买白藕来种植,而不是直接去市场上购买红莲。 - 莲花有心长得藕,藕根无心长得莲:这里的莲花和荷叶的生长是相互依赖的,而荷花的种子(藕)则是由荷叶包裹生长出来的。
诗句:青骢油壁漫相寻,只在前山松树林。 注释:青色的马(青骢)身上涂着油膏,在道路上来回寻找,只为了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找到她。 译文:青色的马身上涂着油膏,在道路上来回寻找,只为了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找到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青骢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在寻找一个特定的人。这个特定的人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这首诗通过色彩、光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同时
注释:湖边堤上,风一吹便生起波澜,女儿们沿着堤路行走。她们走到堤上,想回去,但可惜绿草紧紧地抱着裙子的腰身。 赏析:这首《西湖竹枝词·其十七》是一首描绘女性春游西湖景色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女子在湖堤上行走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女子的娇媚形象。其中"可怜绿草抱裙腰"一句更是妙笔生花,将女子与自然景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注释: 方壶松岩萧寺图:指一幅以方壶、松岩、萧寺为主题的画作,描绘的是一幅山水画。 浩渺沧江数千里,几幅蒲帆挂秋水。:描述的是长江的浩渺,以及江面上挂着几只船帆的画面。 晓风吹断绿萝烟,百叠青峰望中起。:清晨的风轻轻地吹过,把绿色的藤萝烟雾吹散,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渐渐升起。 梵王宫阙倚云开,七级浮屠倒影来。:描绘的是梵王府阙和佛塔的影子映在江水中的情景。 山人久已谢朝市,日踞江头百尺台。
管夫人的竹窝图 歙之山啊郁巃嵷,突出欲坠劖青空。千枝万蔓行苍龙,嵚崟锐气欲敌昆仑峰。 扶疏朴樕不足媲其灵秀兮,篬筤箘簬檀栾■矗竦竦生其中。 翠蛟翔舞划烟雾,霜戟磔格敲天风。山空人寂孤坐而侧耳兮,珊珊环佩响璿宇,复疑金簧玉磬交奏蓬莱宫。 飞仙遥闻驻鹤驭,威凤倾听来苍穹。虽云神领而意会,未若诛茅结屋筼筜谷内没齿宁吾躬。 君家相距匪数舍,茧袍鸠杖高步时得追文同。居旁万竹固已具胸次
【解析】 此诗首联写君家的书屋,是作者读书的地方;颔联写庭前丛桂,清香袭人;颈联写东轩虚敞凉夜,扑帘香雾;尾联写秋林、秋竹,自是清贵。中间两联为全诗重点,写东轩之景和东轩主人的品格。“秋气”“千竿修竹”等都是描写秋景,突出了秋天的特点。最后两句写诗人与耕云的交情,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1)君家书屋锁闲云 君家的书屋被云雾环绕,静锁着。 (2)庭前丛桂吹清芬 庭前有丛丛桂树
注释: 竹深处诗:描绘竹林深处的景象。 乐彼数亩园,青青万竿竹。中有读书人,开轩伴幽独。(乐:喜欢,喜爱。) 乐此不疲的我喜爱这几亩大的园林。那万竿竹子郁郁葱葱。园中住着一位读书人,他打开窗户,独自欣赏这幽静的境界。 轩前轻阴扫不开,轩后繁声疑雨来。(窗前淡淡的云影扫也扫不开,轩后的声音又像是下雨了。) 春风淡荡拂翠羽,白露泠泠生莓苔。(春风轻轻地吹动着绿色的羽毛,白露轻轻地打湿了青苔。)
【注释】 牢落:寂寞冷落。 《江南赋》:指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芜城赋》。 知音:指理解自己心意的人。渺茫:遥远而难以捉摸。 鹿麋:指隐士,古人常以鹿和麋作为隐居者的象征。 芝草:指灵芝草,传说是仙人所食之草,也用来比喻高洁之士。梦中香:指梦中闻到的香气。 沧溟:大海的别称。 悲歌:指悲伤的歌曲。 绿萝裳:绿色的罗制衣裙。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方韶父先生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知音难觅
寄友人 怜君山水意,局促守柴扉。 故里悲秋草,凉风满褐衣。 沧洲斜日晚,白社几人归。 寂寞分遥念,天寒木叶稀。 诗句注释 1. 怜君山水意,局促守柴扉。 - “怜君”表示同情或关怀对方的心情。 - “山水意”可能是指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或者向往。 - “局促守柴扉”意味着在简陋的环境中(柴扉即用木料制成的门)感到拘谨和不自由。 2. 故里悲秋草,凉风满褐衣。 - “故里”指的是故乡或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