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卞隐君二首

持杯前日送官航,返袂今朝哭寝堂。
乱世几人全白骨,他山何处凑黄肠。
铁冈路杳空秋草,金卤亭荒自夕阳。
有子归来印如斗,却招魂气返家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卞隐君二首》是元代诗人成廷圭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表达了对友人卞隐君的深切悼念和对其命运的无奈哀叹。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首诗的内容、主题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

  1. 作品原文与翻译
  • 第一首:持杯前日送官航,返袂今朝哭寝堂。乱世几人全白骨,他山何处凑黄肠。铁冈路杳空秋草,金卤亭荒自夕阳。有子归来印如斗,却招魂气返家乡。
  • 第二首:死别那堪属乱离,乡人闻讣总含悲。家留南国孙何恃,路隔中原子未知。石椁衣衾藏夜壑,漆灯风雨泣秋帷。
  1. 诗歌鉴赏
  • 情感深沉:通过“持杯”、“返袂”等细节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卞隐君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死离别的无奈感伤。
  • 意境开阔:诗中的“铁冈路杳”、“金卤亭荒”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荒凉,也反映了卞隐君生前可能经历的艰难困苦。
  • 哲理意味:诗中“乱世几人全白骨”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乱世中人民悲惨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忧国忧民情怀。
  1. 创作背景
  • 元代社会动荡:元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许多文人墨客都在作品中反映出这种时代的悲哀。
  • 卞隐君的生平:卞隐君的具体生平不详,但根据作品内容推测,其可能是在元代某一动荡的历史时期中遭受不幸的人物。
  • 成廷圭的个人遭遇:作为元代的著名诗人,成廷圭本人的生活境遇或许也经历了一些波折,这使得他在作品中更能体会到他人的苦楚。

《挽卞隐君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友人哀悼之情的诗作,也是元代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抒发个人情感与时代忧虑的产物。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文学的艺术风格和社会价值。同时,对于研究元代历史和文化的人来说,了解这些作品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