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 送闵道录醮玉隆竣事归东湖

几年南北声名,有纯孝子骞苗裔。逃儒自爱,翛闲天赋,神仙标致。归隐东湖,醉游南浦,满襟清气。想当时、宦海风波浩荡,从前错,如今是。
追念父师恩重,恨年华、暗随流水。锦帷夜醮,黄坛春静,绿章封事。香雾空蒙,步虚嘹亮,孝通天地。玉皇优诏答功勤,寿甲子,三千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 · 送闵道录醮玉隆竣事归东湖》是元朝诗人朱思本所作的诗词。这首诗通过对闵道录的饯行和对其功业成就的赞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对国家忠诚的赞颂。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朱思本是元朝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 诗歌内容:此诗通过描绘闵道录的功德和才华,表达了作者对闵道录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几年南北声名,有纯孝子骞苗裔。逃儒自爱,翛闲天赋,神仙标致。归隐东湖,醉游南浦,满襟清气。想当时、宦海风波浩荡,从前错,如今是。追念父师恩重,恨年华暗随流水。锦帷夜醮,黄坛春静,绿章封事。香雾空蒙,步虚嘹亮,孝通天地。玉皇优诏答功勤,寿甲子,三千岁。
  • 翻译:几年来,他在南北各地享有声望,他有着纯正的孝心,像骞苗裔一样孝顺。他热爱儒学,自由自在地拥有天赋,就像神仙一样出众。他回到东湖隐居,在那里尽情享受生活的清福。回想当年官场风波,曾经的错误现在已得到纠正。追忆父亲的恩情之重,感叹年华如流水般逝去。夜晚在华丽的帷幄中进行祭祀,春天在黄土坛上祈祷安宁,用绿色的文书封存功绩。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的香雾,他的祷告回响在天空中,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玉皇大帝赐予了他优厚的诏书以答谢他的功劳和辛勤,他的生命将达到三干岁。
  1. 艺术手法分析
  • 意象运用:《水龙吟》中的意象丰富,如“神仙标致”和“满襟清气”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也传达了闵道录的高洁品质和崇高形象。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如“逃儒自爱”与“翛闲天赋”、“追念父师恩重”,这些修辞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结构安排:全诗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开头部分描写闵道录的德行和成就,中间部分表达对闵道录的敬爱和祝福,结尾部分则是对他未来的期望。
  1. 主题思想解析
  • 忠孝两全:闵道录在诗中被描绘为一个既有学问又有品德的人,他的德行和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这种忠孝并重的人格魅力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
  • 政治抱负:闵道录在官场上的成功和地位反映了作者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国家忠诚的体现。
  • 个人修养:通过描述闵道录的个人生活和修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1. 社会文化意义
  • 文人墨客的典范:闵道录作为诗人笔下的理想人物,成为了文人墨客效仿的典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历史传承:这首诗不仅是对闵道录个人的颂扬,也是对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1. 现代应用价值
  • 启示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这首诗可以作为激励学生学习道德品质和追求卓越成就的教材。
  • 文化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传播,可以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送闵道录醮玉隆竣事归东湖》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才华与品德的佳作,也是对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一次深刻回顾。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和维护那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英雄人物的荣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