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韵简叔向陈先生

干戈寻满地,愁杀杜陵人。
云蔽青霄日,风扬碧海尘。
积骸腥血满,飞檄羽毛新。
倦坐凭乌几,长吟岸白纶。
拥麾思宿将,伏阙忆忠臣。
何日枭群寇,馀波泽四民。
朝廷安反侧,草莽足容身。
会见祠郊庙,歌诗荐白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希晦的《借韵简叔向陈先生》是一首表达对时局动荡、战乱频仍的忧虑与感慨的元代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作者经历:朱希晦,元末明初诗人,温州乐清人。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他的作品在明代初期被荐于朝,但在他去世之前未被采用。
  • 时代背景:元末明初是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机,使得许多文人士大夫感到了极大的焦虑和不安。
  1. 诗歌原文
  • 干戈寻满地,愁杀杜陵人。云蔽青霄日,风扬碧海尘。积骸腥血满,飞檄羽毛新。倦坐凭乌几,长吟岸白纶。拥麾思宿将,伏阙忆忠臣。何日枭群寇,馀波泽四民。朝廷安反侧,草莽足容身。会见祠郊庙,歌诗荐白麟。
  1. 诗歌赏析
  • 情感深沉: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忧虑。
  • 意境深远:诗中的“干戈寻满地,愁杀杜陵人”以及“云蔽青霄日,风扬碧海尘”等句子,都展现了诗人对战争残酷和社会秩序混乱的深刻描绘。
  • 象征手法:诗中的“干戈”、“云”、“日”、“风”等元素,不仅是字面上的描写,也象征着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混乱。
  1. 艺术特色
  • 比喻生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如“云蔽青霄日,风扬碧海尘”,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恐怖和破坏力。
  • 语言精炼:尽管内容沉重,但朱希晦的语言却十分精炼,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以传达最深的感情。
  1. 文化价值
  • 反映历史: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元末明初那个充满战争、动荡的时代背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 启迪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和平时代的反思,启发人们对当前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的认识。

朱希晦的《借韵简叔向陈先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还启示人们对于和平与稳定的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