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门前树,多曾阅市人。
斜梢侵寺塔,直干阚城闉。
喜映龙楼日,愁栖马市尘。
何时濯枝雨,老翠尚能新。
靳士昌宅前大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靳士昌宅前大树》是元代诗人宋褧创作的诗。这首诗不仅是宋褧诗歌创作中的一部分,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景象的独到感悟。
宋褧的生平背景对于理解这首诗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宋褧是元大都人,字显夫,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学者。他曾任秘书监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以敢言著称,并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提拔。他的这一性格特点反映在《靳士昌宅前大树》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靳士昌家门前大树的景象,隐喻了自身不畏权贵、坚持原则的精神。
其次来看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靳士昌宅前大树》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场景,百丈门前的大树成为了诗人情感与思考的对象。诗中“百丈门前树,多曾阅市人”两句,通过对大树位置的描述,暗示了它见证了无数人的生活变迁与沧桑,而“斜梢侵寺塔,直干阚城闉”则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咏物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具体的物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哲理。宋褧的《靳士昌宅前大树》就是这种传统手法的典范。诗中不仅描绘了大树的外在特征,更通过对其生命力的歌颂,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赋予这棵大树以生命,使其成为了表达自己情感和理念的工具。这种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的写作手法,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景物的简单刻画,而是上升到了象征和寓意的高度,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更深层的意义。
宋褧的《靳士昌宅前大树》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诗歌,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通过对自然物的咏赞,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