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叶榔花映祠宇,椒浆桂酒蕙肴蒸。
古人不作千年恨,遗迹犹存百代徵。
魂魄何须归玉局,是非从此见金陵。
使君作室吾侪咏,一笑俱成附骥蝇。
南宁彭使君重建东坡载酒堂
介绍
《南宁彭使君重建东坡载酒堂》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宋褧创作的。宋褧,字显夫,号燕石,元大都(今北京市)人。他出身于文学世家,曾祖父为南宋著名文学家陆游,其家族世代以文史见长。宋褧的生平颇为坎坷,他曾中进士,历任多个官职,但因直言进谏而多次遭贬。
在诗中,“椰叶榔花映祠宇,椒浆桂酒蕙肴蒸”这两句,生动描绘了东坡书院的美景。这里的“祠宇”,指的是东坡书院,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地方;而“椰叶”、“榔花”则形象地展现了当地热带植物的风貌。“椒浆桂酒蕙肴蒸”则展示了东坡书院内丰富的饮食文化,其中“椒浆”和“桂酒”代表了当地的美食,而“蕙肴”则可能是指使用蕙草作为装饰或烹饪原料的菜肴。这些细节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东坡书院环境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的深刻理解。
诗中的后半部分通过“古人不作千年恨,遗迹犹存百代徵”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这句话指出虽然历史已过去千年,但这些遗址依然存在,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这种感慨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也强调了文化与历史的价值。
“魂魄何须归玉局,是非从此见金陵”一句,则是诗人对于是非观的一种哲学思考。这里,“魂魄”可能指文人的精神世界,“玉局”可能指的是古代文人聚集之地,“金陵”则是指今天的南京。这句诗意味着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的得失荣辱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经历来认识是非、评价历史。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及对传统价值的坚守。他希望后人能够记住这些历史遗迹的意义,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而不是沉溺于个人得失之中。这种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并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宋褧的这首诗不仅是对东坡书院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其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颂扬。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崇,还能深刻理解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