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伯修修撰分院滦阳众仲

桑干居庸南北京,崤山涧水相送迎。
羡君于兹三扈从,怜我不得一经行。
到时文酒度长昼,去日车马奔新晴。
鳌峰清语应见念,使仆鄙吝心中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伯修修撰分院滦阳众仲是元代诗人宋褧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诗中的原文如下:
桑乾居庸南北京,崤山涧水相送迎。  
羡君于兹三扈从,怜我不得一经行。  
到时文酒度长昼,去日车马奔新晴。  
鳌峰清语应见念,使仆鄙吝心中萌。  
  1. 诗歌翻译
  • “桑乾居庸南北京,崤山涧水相送迎。” 描述了桑乾河和居庸关的北方,以及崤山和涧水的南方,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羡君于兹三扈从,怜我不得一经行。” 表达了对友人扈从之行的羡慕与对自己未能随行而感到的遗憾。
  • “到时文酒度长昼,去日车马奔新晴。” 描绘了分别前欢聚一堂的情景,以及分别后各自的行程。
  • “鳌峰清语应见念,使仆鄙吝心中萌。”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自省。
  1. 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的主题是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苏伯修修撰分院滦阳众仲》通过对比友人扈从之行和自己不得同行的境遇,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失落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其成为了元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宋褧的《苏伯修修撰分院滦阳众仲》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元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篇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诗歌风格,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在面对人生变迁时所表现出的独特情感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