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睡起言志

布谷啼稍歇,修篁满西轩。
匡林足薰风,对此昼掩门。
丹经倦披翻,浊酒犹在尊。
一饮醒渴肺,再斟咏玄言。
卢敖我思之,弘景道岂繁。
古士邈云汉,良怀想瑶琨。
朝阳倏西曛,念彼岁月奔。
颜貌不可恃,青青去玄根。
采真固难名,求道或有源。
三径若可赋,吾将老丘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睡起言志》是元代诗人吾丘衍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1. 诗歌原文
    布谷啼稍歇,修篁满西轩。
    匡林足薰风,对此昼掩门。
    丹经倦披翻,浊酒犹在尊。
    一饮醒渴肺,再斟咏玄言。
    卢敖我思之,弘景道岂繁。

  2. 诗歌内容解析

  • 布谷与修篁:诗中的“布谷啼稍歇”描绘了初夏时分,布谷鸟叫声渐歇的景象,而“修篁满西轩”则展现了屋西竹林茂密的景象。
  • 环境描写:“匡林足薰风”形容四周树木茂盛,足以带来清凉的风;“对此昼掩门”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暂时放下尘世喧嚣,闭门不出的闲适心情。
  • 生活情趣体现:“丹经倦披翻,浊酒犹在尊”。这里的“丹经”可能指道家的炼丹书籍,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或养生的兴趣;“浊酒犹在尊”表现了诗人在炎炎夏日中享受美酒的乐趣,体现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 哲理思考:诗人通过饮酒和吟诗的行为,抒发了自己对道教思想的认同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
  • 历史人物联想:“卢敖我思之,弘景道岂繁。”这里“卢敖”可能是历史上的一个人物,诗人通过提及他来引发对高洁志向的思考。
  • 结尾的意境升华:整首诗以诗人的感慨收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隐逸生活的诗意境界,也传达出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1. 艺术特色分析
  • 情景交融:此诗巧妙地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观相融合,通过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和精神追求。
  • 意象丰富:诗中的“布谷”、“竹林”、“修篁”、“熏风”、“丹经”、“浊酒”、“卢敖”等意象丰富多变,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
  • 语言优美:诗句简洁而富有韵味,既有古典诗词的含蓄典雅,又不失口语的自然流畅,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1. 文化背景考察
  • 元朝的社会背景:元朝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道教和佛教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这一时期的文人往往受到这些宗教思想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中常能体现出对道教或佛教教义的认同和追求。
  • 诗歌主题的演变:从唐代开始,田园诗歌逐渐成为主流,而到了宋代,山水田园诗进一步繁荣。到了元代,随着禅宗的兴起,更多的文人开始转向关注个人修养和心灵的净化。这种转变不仅影响了文学作品的风格,也影响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1. 现代应用与启示
  • 现代生活的启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虽然不必像古人那样隐居山林,但可以借鉴他们的生活方式,如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静谧空间,进行冥想或者简单的散步,以此来缓解压力,保持内心的平和。
  •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对古代作品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提升个人的文雅修养,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这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夏日睡起言志》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诗歌,也是元代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的一个缩影。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传统文化如何影响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