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汪元明

幽贞甘苦节,力学欲名家。
齐户怜孤子,遗书尚五车。
鸰原人泣血,鸾镜发为髽。
新冢谁题墓,青山日易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汪元明》是一首由元代诗人吴景奎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该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亡友汪元明的缅怀之情。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吴景奎(1284年—1360年),字仲翔,号东篱,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他是一位著名的元代诗人,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吴景奎与杨载、范椁并称为“吴中三高士”,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幽贞甘苦节,力学欲名家。
    齐户怜孤子,遗书尚五车。
    鸰原人泣血,鸾镜发为髽。
    新冢谁题墓,青山日易斜。

  2. 诗歌鉴赏

  • 主题情感:《挽汪元明》通过描绘亡友的生平事迹,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人格的崇高敬意。诗中“幽贞甘苦节”和“力学欲名家”两句,不仅赞美了汪元明的高尚品德,也揭示了其一生追求学问和道德的精神。
  • 艺术手法:诗人采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例如,“遗书尚五车”和“新冢谁题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方面体现了汪元明博学多才的形象,另一方面则透露出生命的无常和对友人墓地无人问津的感慨。此外,“青山日易斜”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终将消逝的主题。
  • 语言风格:吴景奎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如“幽贞甘苦节”中的“幽贞”形容汪元明的性格坚韧不拔,“甘苦节”则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不懈追求。这种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挽汪元明》不仅是一首悼念亡友的诗歌,更是一首表现作者深厚友情和高尚情操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中关于生死、友情和道德的深厚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