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山中偶成

山气空蒙暑气收,南箕落落月如钩。
松涛忽卷三更雨,林籁俄惊六月秋。
破瓮从他中夜舞,敝裘怜我少年游。
夜来起坐空长叹,生不成名已白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夜山中偶成》是元代诗人岑安卿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夏日山中的宁静美景,还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感慨。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岑安卿号栲栳山人,余姚人,元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岑安卿的生平事迹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经为宋遗民在乡中者作三哀诗吊唁,表现出其对历史的深切关注和对故土的情感依恋。
  2. 诗意原文:”雨下山云黑,雨(一作云)收山月明。凉风蚊蚋散,活水蚓蛙鸣。露顶中庭坐,披衣曲砌行。遥怜荷戈士,触热入占城。”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写雨后山间的景象,乌云密布,随后大雨过后,月光重新照耀山林。接着描述了夜晚的凉爽与生机勃勃的自然声音,例如蚊子和青蛙的鸣叫声。最后通过描写一个荷戈战士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同情和关怀。
  3. 艺术特色:岑安卿在《夏夜山中偶成》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山间的阴郁与自然的清爽进行对比,展现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此外,整首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却又不失韵味,体现了岑安卿深厚的诗歌功力。

《夏夜山中偶成》不仅是一首描写夏日山中美景的诗歌,更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表达,岑安卿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得以从中获得审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