葺山中故庐有感

溪上先人有敝庐,昔年经始最勤劬。
弟兄已作辞家燕,林木谁瞻爱屋乌。
墙角蓬蒿迷町疃,檐牙风雨老枝梧。
肯堂肯构真吾事,未让扬雄宅一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葺山中故庐有感》是元代诗人吴景奎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怀念和对自己责任的认识。具体介绍如下: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吴景奎,字文可,元朝婺州兰溪人。他在年轻时便勤奋学习,年十三时即被乡正刘贞推荐为从事。之后,他也曾担任兴化路儒学录,但因母亲年老需要照顾而辞去官职。
  • 诗作风格:吴景奎擅长诗词,其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受到了唐人的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 诗歌原文
  • 诗句赏析:首句“溪上先人有敝庐,昔年经始最勤劬”展现了诗人对先人的敬仰以及对家宅历史的追溯。次句“弟兄已作辞家燕,林木谁瞻爱屋乌”则表达了兄弟离散后的孤寂与无奈。第三句“肯堂肯构真吾事,未让扬雄宅一区”则透露出诗人虽身处异乡,却依然坚守着对家乡的责任感。最后一句“墙角蓬蒿迷町疃,檐牙风雨老枝梧”则是诗人对故乡自然风光的描绘,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1. 诗歌主题
  • 怀旧之情:通过描写先人留下的旧庐,诗人传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 责任意识:诗中的“肯堂肯构”表明诗人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即便身在他乡也不忘初心。
  1. 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经始”、“辞家燕”、“爱屋乌”等,这些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 语言简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够直达人心。
  1. 历史价值
  • 文学价值: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葺山中故庐有感》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为研究元代诗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文化传承:这首诗歌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乡土和责任的深刻认识。

《葺山中故庐有感》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元代的社会环境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也能够体会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