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孟思

我忆钱唐吴孟思,三年不见近何如。
半生白眼看俗士,一代清名工籀书。
江上风尘何澒洞,天边鸿雁亦萧疏。
多君早结筹山屋,自树衡茅赋卜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吴孟思》是元代诗人吴景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折射出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与心路历程。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吴景奎,字文可,元朝婺州兰溪人。
  • 吴景奎自幼勤奋学习,年仅七岁即表现出非凡的学识和才情。他十三岁时便成为乡村中的知识分子,并被推荐担任职务。
  1. 诗词原文
    我忆钱唐吴孟思,三年不见近何如。半生白眼看俗士,一代清名工籀书。江上风尘何澒洞,天边鸿雁亦萧疏。多君早结筹山屋,自树衡茅赋卜居。

  2. 诗歌主题

  • 友情怀念:诗中流露出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和怀念,通过回忆昔日的交往来表达这份情感。
  • 人生感慨:通过对友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反映出作者自己对于人生经历、社会变迁的思考与感慨。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使用了“风尘”、“鸿雁”等自然意象,以及“白眼看俗士”、“工籀书”这样的文学意象,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广阔的情感空间。
  • 对仗工整:在形式上,此诗严格遵守了七言律诗的格式要求,每一句皆对仗工整,体现出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1. 文化意蕴
  • 书法艺术:诗中的“工籀书”指的是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十七帖》,反映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 时代背景:作为元代的文学作品,该诗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1. 文学地位
  • 风格评价:吴景奎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意境高远而受到赞誉。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已享有盛誉,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 传承价值:作为元代文学的一部分,《寄吴孟思》不仅是吴景奎个人创作的高峰,也是元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其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传扬。

《寄吴孟思》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化交流。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文人如何通过文字来抒发情感、记录生活、反映时代,同时也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出的贡献。无论是对于研究元代文学,还是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哲学,吴景奎的《寄吴孟思》都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