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徐景傅

我识徐公百不忧,也应怜我赋登楼。
故人动是三年别,独客还惊一雁秋。
旧雨凄凉烟水阔,停云晻霭夕阳愁。
吟边若问湖山兴,翠影红香袭彩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徐景傅》是元代诗人吴景奎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徐景傅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吴景奎:吴景奎,字文可,元朝时期婺州兰溪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十七岁时已经能够独立处理事务,年仅十三便担任乡正的职位。后来,刘贞作为浙东宪府掾,提拔他为从事。在任职期间,他因母亲年老而辞官不就。
  1. 诗歌原文
  • 我识徐公百不忧:表达了对友人徐景傅的深厚情谊和信任。“我”认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徐景傅都能从容应对,毫不担忧。
  • 也应怜我赋登楼:暗示了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孤独和哀愁。“我也”指诗人自己,因为与友人相隔千里,只能在高处独自登楼,抒发情感和感慨。
  • 故人动是三年别:指的是与友人分别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故人”指的是老朋友,“动是”表示总是,“三年”则是指这段时间的长度,表明双方分离的时间已经很长。
  • 独客还惊一雁秋:描绘了诗人在异地漂泊时,偶尔能见到大雁飞过的情景。“独客”表示独自一人,“还惊”表达了惊喜之情,“一雁秋”则是说看到一只孤独的大雁在秋天飞翔,引起了诗人的感慨。
  • 旧雨凄凉烟水阔:意味着昔日的友谊如同烟雾笼罩的水面一样,显得模糊而遥远。“旧雨”指的是过去的雨水,“凄凉”描绘出一种萧瑟的氛围,“烟水阔”则形容空间的广阔,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
  • 停云晻霭夕阳愁: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景色,云气停滞,天色昏暗,给诗人带来了忧愁。“停云”指的是天空中静止不散的云层,“晻霭”描述了云层的浓重程度,“夕阳愁”则表达了诗人在夕阳下感受到的悲伤和不安。
  • 吟边若问湖山兴:诗人在吟诗之余,会想到湖光山色的美好,但这种美景并不能抚慰他的心。“吟边”表示在诗歌创作之余,“若问湖山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向往和询问,但内心却感到空虚和失落。
  • 翠影红香袭綵舟:描绘了湖上美丽的景色,翠绿的影子和红色的芳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彩舟”指的是色彩斑斓的船只,“袭”强调了这些颜色和香气的密集和浓郁,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双重享受。
  1.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刻,既有对友人重逢的喜悦,也有对分别时的不舍,以及对自然美的赞赏和向往。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歌形象生动,充满了诗意。同时,诗歌的结构紧凑,语言优美,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1. 诗歌背景
  • 历史人物:徐景傅可能是元代的一位重要人物,也可能是诗人的一位老朋友,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 创作时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内容上看,它可能写于诗人离开家乡后,或者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如春天或秋天,诗人在思念友人之时所写。
  1. 诗歌意义
  • 友情颂扬: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也是对友情的一种颂扬。诗人通过对友人的描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
  • 审美情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向往。诗中的“翠影红香”、“彩舟”等词汇,都透露出诗人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1. 诗歌价值
  • 文学价值:这首诗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和魅力。
  • 思想价值:诗人通过对朋友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寄徐景傅》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元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这首诗是研究元代文学、文化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