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 和陈思济

访仙家洞府,仰天柱,彻高寒。对百尺飞湍,四围乔木,九锁青山。危亭晚来极目,胜王维、三昧画中看。何处朝元会宴,时闻命驾回鸾。
桃花临水已凋残。别后见应难。叹昨日秦宫,今朝汉苑,一梦槐安。征鞍欲留无计,恐仙棋、一局换人间。羡杀知还倦鸟,白云相对空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兰花慢 · 和陈思济》是元朝诗人赵若秀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品简介:赵若秀的《木兰花慢 · 和陈思济》创作于元朝,作为“洞霄诗集卷九”中的一篇,此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深厚兴趣,同时也表达了对神秘仙境的向往与追求。

  2. 词作内容:在《木兰花慢 · 和陈思济》中,赵若秀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如画的仙山景象。开篇即直接点明了题旨,词人对于神仙居住的洞府充满了好奇,并渴望一探究竟。通过描述溪声寒、飞瀑急流、古木参天等自然景物,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的仙境之中。其中,翠蛟舞动、龙凤飞翔的场景更是增添了词作的神秘色彩与艺术魅力。

  3. 文化背景:这首词作不仅仅是对美景的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信仰与崇拜。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道教被视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而赵若秀通过自己的词作,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仙家洞府的景象,使读者能够在文字中体会到那份超凡脱俗的意境。同时,这也显示了元代文学在表达形式上的自由与多样,使得诗歌能够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具有吸引力。

《木兰花慢 · 和陈思济》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之作,更是一部富含道教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该词的赏析,读者不仅能领略到赵若秀的艺术才华,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与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