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城秋夕

绛宫星澹海无波,九陌犹闻动玉珂。
阊阖微云藏夕漏,建章明月挂秋河。
此身天地流萍远,故国关山落木多。
欲听钧天尘梦隔,紫箫吹尽桂婆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禁城秋夕》是元代李材所创作的七言古诗,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宫廷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李材:元代著名文学家,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1. 诗歌原文与译文
  • 原文:绛宫星澹海无波,九陌犹闻动玉珂。阊阖微云藏夕漏,建章明月挂秋河。此身天地流萍远,故国关山落木多。欲听钧天尘梦隔,紫箫吹尽桂婆娑。
  • 译文:在绛色的宫殿中,星光淡泊如海,没有波澜,九条大街依旧传来玉佩的声音。皇宫外的云朵遮住了月亮,而皎洁的月光洒在建章宫中,显得格外明亮。我如同天地间的浮萍一样漂泊,故国的山河已满是落叶。想要聆听那遥远的天空中的清歌,却只能听到随风飘散的桂花香。
  1. 作品赏析
  • 意境描绘:李材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绛宫星”与“建章明月”等自然景观来营造一种深沉而又静谧的氛围。
  • 情感表达:《禁城秋夕》不仅仅是对宫廷景色的描写,更多的是对游子身份的反思与对时光易逝的感伤。
  • 艺术特色:该诗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充分体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和魅力。
  1. 历史意义
  • 文化传承:作为元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禁城秋夕》不仅展现了元代的文化风貌,还为后人研究和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现代影响
  • 学术研究:许多学者对《禁城秋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 文学教育:在大学和中学的文学教育中,《禁城秋夕》常被选作教材,用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1. 读者反馈
  • 广泛认可: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普通读者,普遍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元代文人作品中的精品。
  • 启示作用:《禁城秋夕》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给人们带来了对过去与现实的思考。

《禁城秋夕》作为元代的代表作,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影响力。《禁城秋夕》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宫廷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不仅是对古人生活的真实再现,也是对现代人心灵的一种触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