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金门知己

野马脱羁鞅,倏疑天地宽。临风一长鸣,风吹散入青冥间。
颇如鲁仲连,蹈海不复还。又如安期生,长留一舄令人看。
江南浩荡忽如海,落日照耀浮云关。既不能低眉伏气摧心颜,诡遇特达惊冥顽。
又不能抱书挟策千万乘,调笑日月相回盘。匡庐迢迢接仙山,仙翁泛若秋云间。
长松之阴引孤鹤,望我不见空长叹。采铅天池津,饮醁桃花湾。
苍梧倒影三湘寒,赤城霞气生微澜。鲸鲵翻空海波赤,晓色欲上扶桑难。
人间之乐兮诚不足恃,何如归卧栖岩峦。栖岩峦,卧岩穴。
夜半天风吹酒醒,犹有西溪万年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金门知己》是一首由元代诗人李泂创作的古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离开金门后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李泂,字溉之,元代滕州人,曾担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后辞官归隐。他的文才得到姚燧的赏识,被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但不久后便辞去官职,继续过着隐逸的生活。他在晚年还与修《经世大典》,展现了他的文学造诣和历史责任感。
  • 作品风格:李泂的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悠远,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理。他的作品多有咏史怀古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抒发个人的情感和理想。
  1. 诗歌原文
  • 诗句内容:野马脱羁鞅,倏疑天地宽。临风一长鸣,风吹散入青冥间。颇如鲁仲连,蹈海不复还。又如安期生,长留一舄令人看。江南浩荡忽如海,落日照耀浮云关。既不能低眉伏气摧心颜,诡遇特达惊冥顽。又不能抱书挟策千万乘,调笑日月相回盘。匡庐迢迢接仙山,仙翁泛若秋云间。长松之阴引孤鹤,望我不见空长叹。采铅天池津,饮醁桃花湾。苍梧倒影三湘寒,赤城霞气生微澜。鲸鲵翻空海波赤,晓色欲上扶桑难。人间之乐兮诚不足恃,何如归卧栖岩峦。栖岩峦,卧岩穴。夜半天风吹酒醒,犹有西溪万年月。
  • 诗作鉴赏:《留别金门知己》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以及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鲁仲连”和“安期生”等形象,不仅代表了诗人对古人志士仁人的敬仰,也体现了他对不拘一格、追求自由生活的态度。整首诗既有宏大的历史画面,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是元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在《留别金门知己》中,李泂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他将自由的鸟比作古代的英雄人物,如鲁仲连和安期生,而自己则如同这些英雄一样,选择了隐逸的生活方式。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的理想境界,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是对自由的渴望和对隐逸生活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以及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在尘世中无法实现的理想,只有在隐逸的生活里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
  1. 创作背景
  • 社会环境: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的时期,政治腐败、社会不公等问题普遍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开始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解脱,李泂便是其中之一。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的共同特点。
  • 个人经历:李泂的个人经历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曾担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但后来选择辞官归隐。在官场上的失意使他更加珍惜隐逸的生活,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李泂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元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这些诗歌,可以了解元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 文学地位:李泂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在《留别金门知己》中,李泂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如“野马脱羁鞅”、“风吹散入青冥间”等,这些意象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使得诗歌更具画面感。
  • 韵律和谐:李泂在诗歌的韵律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1. 影响评价
  • 历代评价:李泂的诗歌在历代文人中得到了高度评价。明代的胡应麟在其《诗薮》中称赞他的作品“清丽可诵”,清代的张英则认为他的诗歌“清绝可玩”。这些评价都体现了李泂诗歌的艺术成就。
  • 现代评价:在当代,对《留别金门知己》的研究依然活跃。《中国文学评论》杂志曾经刊载过一篇关于李泂的研究文章,深入分析了他的诗歌创作和艺术特色。

《留别金门知己》是一首具有深刻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的诗歌。它不仅是元代文人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