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泂
【注释】 月夜过采石江呈樵隐学士兼示吾徒李止顺文:在明月照耀下,经过采石江时,向樵隐学士(即诗人自指)献诗。 空江偃仰见明月,月向天心散冰雪:明月高悬,倒映在宽阔的江面上,月光如冰雪般晶莹洁白。 扪天恍忽与之吻,桂树琼枝纷纠结:伸手触摸到天空,好像在和明月亲吻。桂树、琼枝交错缠绕着天空中飘荡的云彩。 倏挺枯槎泛河汉,又似山阴理归楫:忽然间,一叶扁舟划破江面,似乎要驶向天河。又好像是要返回故乡
【注释】: 山翁,指隐士。薄暮,傍晚。杖藜,手执拐杖。高阳池,地名,在今湖北襄阳附近。清风吹花,风送花瓣,故云“绿阴倒”。我笑谓是秋云移,我笑说这些花瓣就像秋天的云彩飘落下来。 还乘贯月槎,乘船穿过月亮。峥嵘星斗入江汉,长江两岸星光闪烁。荡漾槎影如鲸鱼,船影摇曳像鲸鱼游动。 九华之真人,邀请我倒玉壶。麒麟擘脯供行厨,用麒麟肉做佳肴款待我。依稀仙乐在空际,隐约听到仙乐声在空中飘荡,碧山四映寒蟾孤。
舞姬脱鞋吟应制 吴蚕八茧鸳鸯绮,绣拥彩鸾金凤尾。 惜时梦断晓妆慵,满眼春娇扶不起。 侍儿解带罗袜松,玉纤微露生春红。 翩翩白练半舒卷,笋箨初抽弓样软。 三尺春云入手轻,一弯新月凌波浅。 象床舞罢娇无力,雁沙踏破参差迹。 金莲窄小不堪行,自倚东风玉阶立。 注释: 1. 吴蚕八茧鸳鸯绮 - 这句诗描述的是织造精美的丝绸和织物,以“鸳鸯”为图案,象征着和谐与美好。 2. 绣拥彩鸾金凤尾 -
诗句释义及译文: 朝游鸿蒙津——早上我游览了传说中的鸿蒙津,即传说中混沌初开时形成的大津渡口。 暮出天坛东——傍晚时分离开了天坛东边,指的是天坛的东门。 手把天符书——手持着天帝的符节,意味着得到了上天的旨意或许可。 笑逐黄眉翁——跟随一位白发苍老的仙人(黄眉翁)。 翁行宛若飞空龙——那位老人行走的样子宛如一条腾云驾雾的蛟龙,形容他行动迅速且气势磅礴。 倏烁万里生星虹——瞬间跨越万里
诗句翻译: - 野马脱羁鞅,倏疑天地宽。临风一长鸣,风吹散入青冥间。 - “野马”比喻自己像脱缰的骏马,象征着自由和不受束缚。“羁鞅”即笼络,这里指被束缚的枷锁。“天地宽”表达了宽广无边的自由空间。“临风一长鸣”形容在风中发出长长的鸣叫声,象征着内心的呼喊和向往。“风吹散入青冥间”意味着声音随风飘向远方,进入无限的宇宙之中。 - 颇如鲁仲连,蹈海不复还。又如安期生,长留一舄令人看。 -
【诗句释义】 1. 不谓相疏亦自猜:我没有想到我们之间会有如此的距离,竟然彼此猜忌。 注释:不谓——没有想到;相疏——距离;亦——也;自猜——猜忌。 2. 空山旧雨入莓苔:空山之中,雨水已落满了泥土上的青苔。 注释:空山——空旷的山;旧雨——旧时的雨;莓苔——青苔。 3. 江湖机熟鸥忘去:在江湖中游历了那么多地方后,我对各种机巧都熟悉了,连鸥鸟都忘记了我的踪迹而飞走了。 注释:江湖——江湖水路
《题周曾秋塘图卷二首·其二》是元代诗人李泂创作的一首诗,其内容如下: ``` 鲛人初息露香机,花覆龙梭鸟自飞。 莫向西湖问烟水,夜凉风露湿荷衣。 ``` 译文: 1. 鲛人刚刚结束露水浴,清晨的香气在露水中弥漫。 2. 花儿覆盖着龙凤织锦,鸟儿自在地飞翔。 3. 不要向西湖畔询问烟水迷离,夜晚清凉风露湿润了荷叶衣襟。 赏析: 1. 意境描绘:此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然后注意题目中给出的“赏析”要求。本题的注释要准确、简洁,便于理解;译文要求直译,不要出现生僻字或典故;最后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及表达的情感。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
涉太湖 众水东南会,三江左右通。 夫差中习战,范蠡此休功。 注释: 1. 众水东南会:众多河流向东南汇聚。 2. 三江:指南北三条大河,即长江、黄河、淮河。 3. 夫差:指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夫差。 4.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名臣,曾助越国灭吴称霸,后来退隐经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太湖的景色和历史背景。诗中的“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淮河,这三江交汇在太湖附近,形成了壮观的自然景观
【注释】 过东林寺:经过东林寺。 风破西村雨气昏,泠泠涧水竹间闻:风破西村(村落)雨,天色阴沉;溪流的水声在竹林中传来。 山头知有灵仙过,千丈通明五色云:山头上的仙人路过(我所在之处),天上的云彩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描绘了作者行经东林寺时所见景色。首句描写的是风雨交加的景象,次句是溪水之声,后句则是云彩之状。全诗以景物为线索,将诗人所见所闻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