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闲居

过懒愧前垢,晨起亦已勤。
开门扫积叶,苔色一何新。
不知何夕雨,馀湿未生尘。
初日照修竹,青山可怜人。
俯仰衡门下,谁知此意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湖闲居》是元末明初宗衍的一首著名诗作。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石湖闲居》:

  1. 作者介绍
  • 作者宗衍,字道原,元僧。他工于诗词,且善书法,其作品在诗歌界享有盛誉。
  1. 创作背景
  • 宗衍顺帝至正初居于石湖楞伽寺,后主嘉兴德藏寺。他的诗作清丽幽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1. 原文内容
  • “过懒愧前垢,晨起亦已勤。开门扫积叶,苔色一何新。”这几句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景象,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 “不知何夕雨,馀湿未生尘。”这句反映了诗人对于突如其来的雨水的惊喜,以及它带给大地的清新气息。
  • “初日照修竹,青山可怜人。”描述了早晨阳光照耀下的竹林与青山,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 “俯仰衡门下,谁知此意真。”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人间真情的珍视。
  1. 文学价值
  • 《石湖闲居》以其优美的诗句、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被誉为“元末明初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 影响评价
  •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宗衍的诗歌才华,也是研究元末明初诗歌发展的珍贵资料。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石湖闲居》的深入了解,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诗歌本身的魅力,还可以从中窥见作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这首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