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鸣道

张君宗派自留侯,壮岁成名入士流。
一代诗声如玉振,千钧笔力挽银钩。
平山邂逅初青眼,汴水伶仃已白头。
遥想荷花好时节,故人吟倚仲宣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张鸣道》是金末元初代诗人耶律楚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更展现了耶律楚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分析:

首句“张君宗派自留侯”中,”张君”指的就是诗人本人,而“宗派自留侯”则借用了汉代留侯张良的典故,表明张鸣道出身于名门望族,具有显赫家世和扎实的才学根基。这样的开头既设定了背景,也为后续内容奠定了基调。

诗句中的“壮岁成名入士流”与“一代诗声如玉振”共同描绘了张鸣道年轻时便声名鹊起、才华横溢的情景。这里的“玉振”一词,比喻其诗歌之声如同玉石一般清脆悦耳,展现出作者对其文学才能的高度赞赏。

第三,“平山邂逅初青眼”与“汴水伶仃已白头”两句,则是对两人之间深厚友情的生动写照。前者表达了在平山相遇时张鸣道眼中所见到的自己,后者则描绘了两人相隔两地时的凄凉景象,反映了岁月变迁下的情感变化。

“遥想荷花好时节,故人吟倚仲宣楼”以自然景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旧日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仲宣楼”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建,常被用来寄托文人的情怀,此处则借指好友之所在之地,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寄张鸣道》不仅是一篇情感真挚的文学作品,也是诗人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其深入的分析与欣赏,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