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龙庭白草秋,时时归梦旧渔舟。
酌残白酒难成醉,老尽黄花无限愁。
久识人心多厌政,喜逢天下已归刘。
而今子入中州去,莫惜寒梅寄陇头。
和赵庭玉子贽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耶律楚材的《和赵庭玉子贽韵》是一首元代的著名诗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以及其背后的故事与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耶律楚材,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是蒙古帝国的杰出政治家、宰相,同时也是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他在金朝时期就以才华横溢和满腹经纶闻名,在成吉思汗攻陷燕京时,他被成吉思汗听闻其才智而召见,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品原文:万里龙庭白草秋,时时归梦旧渔舟。酌残白酒难成醉,老尽黄花无限愁。久识人心多厌政,喜逢天下已归刘。而今子入中州去,莫惜寒梅寄陇头。
诗意解析:诗中描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复杂情感。“万里龙庭白草秋”,展现了辽阔疆域和凄凉秋色的画面,“时时归梦旧渔舟”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饮酒难消愁,黄花(菊花)凋零象征着衰老,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无奈。最后两句“久识人心多厌政,喜逢天下已归刘”透露出作者对于政治变迁的观察和对新政权的支持。
历史背景:耶律楚材生活在金朝末年,金朝的腐败和战乱使他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他不仅关注国家的内政,还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中去。成吉思汗攻取燕京后,耶律楚材被召至帐下,成为了成吉思汗的重要谋士之一。他的智谋和远见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并直接参与到元朝的建设之中。
文化价值: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耶律楚材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通过诗歌,我们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政治立场、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
耶律楚材的《和赵庭玉子贽韵》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古诗,它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以及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