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日示从同仍简忘忧

昔我驰星轺,驻车归化城。汝方来抠衣,从同训其名。
侍予垂十年,百事无一成。律历且及半,琴道犹未精。
禅书置一隅,尚未穷一经。大道若沧海,万古长澄清。
酌之而不竭,注之而不盈。偃鼠得满腹,亦足饱鲲鲸。
又如大圆镜,历劫长圆明。中间无影像,应物不现形。
汉、胡递相照,出没能纵横。又如万钧钟,寂然藏雄声。
随叩而即应,圆音自锵铿。小击而小响,大撞而大鸣。
又如长明烛,积岁长荧荧。分为百千万,光明如日星。
惠之而不费,是为无尽灯。日月照天下,不可语瞽盲。
雷霆碎山岳,聋者未曾听。枯木元无花,却怨春不平。
作偈以劝汝,可以为盘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旦日示从同仍简忘忧》是金末元初诗人耶律楚材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和人生哲理的领悟。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生于金朝末期义州弘政人。他是金元之间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天文历法专家,其作品深受后世赞誉。

  2. 诗歌原文与译文:诗中“昔我驰星轺,驻车归化城”描绘了作者离开繁华都市回到家乡的场景,体现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汝方来抠衣,从同训其名”则展现了他与知音相逢的喜悦,以及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侍予垂十年,百事无一成”反映了作者在政治生涯中的挫败感,尽管他忠诚于国家,但未能取得显著的成就。

  3.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隐喻人生的起落和情感的变化,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运用得当,如将大海比作无尽的光明,将琴声比作长明之烛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4. 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旦日示从同仍简忘忧》创作于金元交替之际,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耶律楚材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知识分子的困惑与抗争。他的诗词作品,尤其是这首《旦日示从同仍简忘忧》,不仅是艺术上的成就,更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旦日示从同仍简忘忧》作为耶律楚材的一部重要作品,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