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巽初得子

喜事平安使,家书远见贻。
正愁行路子,新得称家儿。
白璧无劳羡,青云日与期。
庭阶人事意,眼冷念含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巽初得子》是范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对儿子降生的喜悦与期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相关信息:

  1. 作者介绍:范椁,字亨父,一字德机,江西樟树人,他一生经历了家贫早孤、刻苦自学到成为朝廷重臣的转变过程。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虞集、杨载、揭傒斯并称“文白先生”,且有《范德机集》等著作留世。

  2. 诗歌原文:《和巽初得子》的原文如下:“喜事平安使,家书远见贻。正愁行路子,新得称家儿。白璧无劳羡,青云日与期。庭阶人事意,眼冷念含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得知家中迎来新成员时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孩子未来的美好祝愿与期盼。

  3. 诗意解析:诗中首句“喜事平安使”,即家中传来了一个让人高兴的喜讯;“家书远见贻”说明这份喜悦不仅来自于家中的直接消息,还有远方家人的书信带来的欣慰;“正愁行路子”,可能是指迎接新生命的路途遥远或有些许辛苦;而“新得称家儿”则直接点明了新生儿的到来,增添了家庭的欢乐气氛。接下来的诗句,“白璧无劳羡”,暗喻孩子如洁白的美玉,无需他人羡慕,“青云日与期”则寓意着孩子的未来光明,如同直上云天的白日一般不可限量;“庭阶人事意”,反映了诗人在迎接新生命时的忙碌与喜悦情绪;最后一句“眼冷念含饴”,则是说尽管面对新生事物可能会感到陌生或忧虑,但看到孩子,内心便充满了温暖与甜蜜。

  4. 文化影响:范椁的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个人的家庭大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新生命的普遍感受及期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的幸福常常寄托在后代的成长之上,因此此类诗歌往往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和巽初得子》作为范椁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还传递了对家庭和谐、子女成长的美好祝愿。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家庭观念的人来说,这首诗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献价值,是了解那个时代人们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