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钱塘上人墨兰二首

兰以比君子,所贵者幽深。
黯然空谷中,远为人所钦。
志士秉美德,如玉复如金。
笃实而辉光,芳搴出乔林。
偶然为时出,节义凛森森。
下惬烝庶望,上当君王心。
功成无所累,宿好在云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钱塘上人墨兰二首(其一)》是元代诗人范梈的一首作品,描绘了兰花与君子的象征关系。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范梈(pēng),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范梈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和诗人,其文学成就在元代颇为显著。
  2. 原文节选
    兰以比君子,所贵者幽深。
    黯然空谷中,远为人所钦。
    志士秉美德,如玉复如金。
    笃实而辉光,芳搴出乔林。
    偶然为时出,节义凛森森。
    下惬烝庶望,上当君王心。
    功成无所累,宿好在云岑。
  3. 诗歌解析
  • 君子象征:范梈通过兰花来比喻君子,强调了君子内在的品质,如幽深不显,表达了诗人对于君子深沉内敛性格的赞赏。
  • 品格高尚:诗人认为君子如同玉或金一般珍贵,他们的行为坚定而光辉,他们的品德芬芳且出众。
  • 政治立场:诗中的君子并非仅仅局限于个人修养,而是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能够赢得民心,得到帝王的青睐。
  • 功绩无痕:诗人认为君子的成就无需张扬,因为他们的德行早已深入人心,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奉献和坚持。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范梈在诗中巧妙地使用了多种意象,如兰花、空谷、乔林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诗歌更加具有画面感。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1. 文化价值
  • 道德情操:《观钱塘上人墨兰二首(其一)》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本道德教科书,它传递了深厚的儒家道德理念和文化精神。
  • 历史传承:该诗反映了元代文人的思想风貌和社会现实,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范梈担任地方官员期间,他在官场中目睹了各种现象和人物,这些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歌。

可以看出《观钱塘上人墨兰二首(其一)》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通过对兰花与君子象征关系的描绘,展现了范梈深邃的文化素养和高洁的人格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