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者谁子?妙年出江关。剪须事浮屠,游戏在云山。
时将骚臣意,写入尺素间。嗟彼为形士,长往不知还。
其心犹有慕,岂不薄茅菅?学古宁为人?诚念修已艰。
圣哲虽异代,讵云不可攀?
【注】
观钱塘上人墨兰二首:作者初入仕时,曾于钱塘观赏过上人墨兰(指上人画的兰花)。上人,即钱塘县令吴兴沈君攸。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61),当时作者在长安。翰墨者谁子?妙年出江关。
剪须事浮屠,游戏在云山。翰墨者谁子:指自己。翰,通“翰”,“笔”。者,代词。子,名词。
翰墨者谁子:意思是说,我是谁的后代。妙年出江关:妙年,指少年时期。江关,泛指江边。
剪须事浮屠:剪须,指剃去胡须。浮屠,梵语Buddha的省称,意为佛陀、释迦牟尼。
游戏在云山:游戏,指玩耍。在云山,指隐居在山中。云,这里用作动词,是比喻,指隐居。
时将骚臣意,写入尺素间:时将,指时常。骚臣,指屈原。屈原《离骚》有“芳草何茫茫”的句子,所以后人常以“骚臣”比喻诗人。
嗟彼为形士,长往不知还:嗟,叹词。长往,指长行远逝。不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其心犹有慕,岂不薄茅菅?学古宁为人?诚念修已艰:其心犹有慕,指仍然保持着对古代贤人的敬慕之心。岂,难道。薄茅菅,指简陋的生活,与世隔绝的隐逸生活。
学古宁为人:宁,宁可。为人,做人。宁为人,宁愿当一个隐士。
圣哲虽异代,讵云不可攀:圣哲,指圣人和贤哲。虽,即使,尽管。异代,不同世代。讵,难道。云,语气助词。攀,攀援。
【译文】
谁是我的父亲呢?少年时代就出仕了。
他常常剪短胡须,喜欢玩赏山水。时常把屈原的诗句,写进尺素之间。
感叹那些隐居山林的人们,永远不回来。他们的内心仍然保持着对圣贤的敬慕,难道不是太简陋了吗?
学习古人难道只是做一个人吗?真诚地想着修身养性多么艰难。
圣人贤哲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难道不可以互相交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