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度居庸至南关门

云梯忽断山嵏平,霁雾初褰林岭明。
两都扼喉南北镇,九州通道东西行。
矗崖巨石擎佛屋,壁门遗筑开军城。
当时苦诧天下险,一卒前临强万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晨度居庸至南关门》是元代诗人柳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柳贯:元代诗人,字道传,号乌蜀山人。受性理之学于金履祥,自幼至老,好学不倦。在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方面无所不通。大德年间,以察举为江山儒学教谕,仕至翰林待制,与黄宗羲、虞集、揭傒斯齐名,称“儒林四杰”。既卒后,门人私谥文肃。
  1. 作品原文
  • 原文:云梯忽断山嵏平,霁雾初褰林岭明。两都扼喉南北镇,九州通道东西行。矗崖巨石擎佛屋,壁门遗筑开军城。当时苦诧天下险,一卒前临强万兵。
  1. 作品赏析
  • 自然描绘:诗歌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景象,云梯断裂,山峦平缓,清晨的雾霭刚刚散去,树林和山脉便显得分外明亮。这种景象不仅生动形象,也象征着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
  • 历史感与现实感的交融:通过描写两个重要的城市(“两都”指代北京和南京),展现了中国古代南北对峙的政治格局,以及这些重要城市在地理上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古代军事建筑的赞叹。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诗人通过对山川、建筑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人智慧和勇气的钦佩,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时间的流逝感。

《晨度居庸至南关门》不仅是一首充满历史气息的诗歌,更是柳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一种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