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梯忽断山嵏平,霁雾初褰林岭明。
两都扼喉南北镇,九州通道东西行。
矗崖巨石擎佛屋,壁门遗筑开军城。
当时苦诧天下险,一卒前临强万兵。
【注释】云梯:古代在高处架设的桥梁,如悬于山间、栈道之上。 嵏平:形容山峰陡峭。霁雾:雨后晴朗的雾气。两都:指长安(今西安)和东都洛阳。南关门:即潼关,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矗崖:高耸的岩石。擎:支撑。佛屋:佛教建筑。壁门:古城墙上开有箭窗的小门。军城:指防御工事。当时:从前。苦诧:曾感到奇怪。一卒:一名士兵。前临:面对。强万兵:拥有强大的兵力。
【赏析】
首联“云梯忽断山嵏平,霁雾初褰林岭明”写诗人从居庸关出发,登上云梯,穿过山嵏,来到天晴后的树林中。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登山途中所见景色,用词简洁却富有表现力。云梯是古人在高山险峻处搭建的桥梁,用以方便行人通过。这句诗中的“忽断”二字写出了云梯的突然断裂,使得诗人不得不寻找新的路线继续前行。这里的“嵏平”指的是山势陡峭的地方,形象地描绘出了山路的崎岖。而“霁雾初褰”则描写了雨过天晴后,天空中的云雾被吹散的景象,给山林带来了一片明亮。
颔联“两都扼喉南北镇,九州通道东西行”进一步展开对地理形势的描述。这两句诗描绘了长安和东都洛阳分别作为南北方向的交通要冲,以及九州之间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其中,“扼喉”一词形象地表达了两地对于交通的重要性,如同咽喉一般关键。这句诗通过对地理形势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和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颈联“矗崖巨石擎佛屋,壁门遗筑开军城”则转向对建筑的描述。这两句诗以雄伟的建筑为画面,描述了高耸的岩石支撑着佛寺的屋顶,古老的城墙上还留有箭窗的痕迹,展现出了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的独特风貌。这里的“矗崖”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岩石,而“巨石”则强调了建筑物的坚固耐用。通过这两联对建筑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军事和宗教文化。
尾联“当时苦诧天下险,一卒前临强万兵”则回到了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这两句诗回顾了历史上著名的潼关之战,描述了一位勇敢的士兵面对强敌时的英勇表现。在这里,“苦诧”表示曾经感到奇怪的意味;而“一卒前临强万兵”则形容了那位士兵勇敢无畏的精神风貌。这句诗通过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勇气和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中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历史事件,通过诗人的视角向读者传递了对自然美、文化传统以及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