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满龙骧江上舟,可容副使老循州。
高冠谁上麒麟阁,断础犹名燕子楼。
洛下啼鹃惭相业,辽东归鹤诧仙游。
异时不藉公田策,安得吴粳驾海流。

【注释】

贾相:指贾充,魏晋间著名的权臣。龙骧:即“龙骧”的省称,指船。副使:指贾充,曾任尚书右仆射等职。循州:即循州,治所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南。麒麟阁:汉武帝时,功臣霍光立一铜人于未央宫前殿中,以纪念有功之臣,称为“麒麟阁。”高冠:指高官显宦。谁上:指谁能登上。断础犹名燕子楼:即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建的“燕子楼”,后为隋亡所毁。洛下:洛阳。啼鹃:传说杜鹃鸟鸣声哀怨,故有“恨”意。辽东归鹤诧仙游:指东晋谢安晚年隐居东山(今浙江上虞),常携子侄辈泛舟海上,时称“放鹤亭”,有《咏海鸥》诗。公田策:即“均田”政策,汉景帝时实行,旨在解决土地兼并,恢复农业发展。吴粳:即吴郡的粳稻,是当时最有名的品种之一。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的首联“过贾相故第”四字总领全篇,表明了诗人对贾充的不满和憎恶;次联通过贾充的事迹来表现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后三联则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担忧。全诗语言朴实、含蓄蕴藉,富有哲理性,堪称是一首优秀的政治抒情诗。

首联“恨满龙骧江上舟,可容副使老循州。”意思是说:怨恨满溢于那艘龙骧号的战船之上,可这船上的老家伙还是个副使!龙骧,指南朝宋武帝刘裕曾用此船征讨桓玄;这里泛指战船。副使,指贾充,他曾任尚书右仆射、都督雍凉秦并幽并五州诸军事、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大司马等职,是东晋时期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这句诗表面上是指责贾充的无能,实际上却是暗指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状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颔联“高冠谁上麒麟阁,断础犹名燕子楼。”意思是说:高官厚禄又有谁愿意去登上那个麒麟阁呢?那曾经显赫一时的燕子楼如今只剩下了断垣残基。麒麟阁,汉高祖刘邦建,用以纪念功臣,此处代指功臣。燕子楼,唐代诗人张祜所题,原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郊,因唐时多用作官舍,又称“解褐楼”。这句诗表面上是讽刺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实际上是在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苟且偷安、不求进取者的高度警惕。

颈联“洛下啼鹃惭相业,辽东归鹤诧仙游。”意思是说:洛阳城的杜鹃鸟都在哀鸣,感叹自己的一生未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而辽东的归鹤却羡慕起神仙般的生活来了。洛下,指洛阳城。啼鹃,传说中一种能发出凄厉哀鸣的鸟,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忧国忧民的人。辽东归鹤,指东晋谢安,他晚年隐居在江东的东山,与儿子们常常乘船出东海,时称“放鹤亭”,有《咏海鸥》诗。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赞美谢安的隐逸生活,实际上是在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那些逃避现实、不思进取者的深深忧虑。

尾联“异时不藉公田策,安得吴粳驾海流。”意思是说:要是将来还有机会利用公田政策来治理国家,那么我怎能像吴郡的粳稻那样,驾着海流奔腾向前呢?异时,指将来;藉公田策,指利用政府的土地来增加农业生产的政策。这句诗表面上是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实际上是在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

这首诗通过对贾充的描写和对东晋末年社会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它也揭示了一个道理:要想真正地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就必须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利益和得失。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然是十分宝贵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