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朔方塞,始入两崖张。
行行转石角,细路萦涧冈。
层壑倒天影,半林漏晨光。
崎嵚里四十,所历万羊肠。
千辕络前后,两轨通中央。
谷开稍夷旷,在险获康庄。
岂惟遂生聚,列廛参雁行。
微流或矶硙,架广亦僧坊。
我生山水窟,爱此不能忘。
是日新雨歇,浮岚沾衣裳。
水声与石𩰚,风飘韵清商。
局辔不知高,浮云翼超骧。
考牒曩有闻,经途今始详。
缅惟古塞北,八州犹汉疆。
控扼识形势,会同知乐康。
属兹景运开,六服连绥荒。
两京备巡幸,离宫岌相望。
守岳特考制,如初非求祥。
式瞻龙德中,足徵王业昌。
请继王会图,勿赓祈招章。

【注释】:

居庸:古关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朔方塞:指长城边塞。两崖张:指关口两侧悬崖陡立,形势险峻。转石角:形容山势陡峭。涧冈:山涧的斜坡。里四十:指曲折迂回。所历:所见。万羊肠:形容山路曲折盘旋。千辕络前后:形容车马往来络绎。列廛参雁行:形容市场繁华。僧坊:指佛寺。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刺的《过居庸关》。诗写居庸关雄壮险要的地势,以及沿途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度居庸关作”,点明题旨,说明这是一首诗歌的题目。居庸关,又称居庸口,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是北京北面的边防重镇,也是通往北方草原的重要通道。“始入两崖张”以下十句,写从居庸关进入后所看到的景象。这里描绘了居庸关一带地势的雄伟险要。

“行行转石角,细路萦涧冈”,“行行”,形容道路曲折;“萦”,环绕。“石角”,指悬崖绝壁。“涧冈”,指山间溪流旁的斜坡。这里描写了由居庸关进入后,所看到的险峻的地势和曲折的道路。

“层壑倒天影,半林漏晨光”,“层壑”,形容山坡重叠;“天影”,指山间的日光;“漏”,指透出、透过之意。这里描写了居庸关周围山峰叠嶂的宏伟景象。

“崎嵚四十里,所历万羊肠”,“崎嵚”,高峻不平。“羊肠”,形容山路狭窄崎岖,曲折如羊肠一般。这里描写了经过居庸关后,所看到的山势和曲折的山路。

“千衢络前后,两轨通中央”,“千衢”,多条大道。“络”,连接。“后”、“中”,指居庸关的两边。“衢”,街巷的意思。这里描写了经过居庸关后,所看到的道路纵横交错的情况。

“谷开稍夷旷,在险获康庄”,“谷开”,山谷开阔;“夷旷”,平坦宽广的样子。“康庄”,平坦宽阔的道路。这里描写了通过居庸关后,所看到的山谷开阔、道路平坦宽阔的景象。

“岂惟遂生聚,列廛参雁行”。“列廛”,排列着店铺。“参雁”,比喻行列整齐有序。这里描写了经过居庸关后,所看到的市场繁荣的景象。

“微流或矶硙,架广亦僧坊”,“微流”,小河。“矶硙”,指水流湍急的地方。“架广”,指桥或塔等建筑物。“僧坊”,指僧侣居住的院落。这里描写了经过居庸关后,所看到的河流湍急之处,以及桥梁和僧侣居住的院落等景物。

“我生山水窟,爱此不能忘。”“生”,生活;“窟”,洞窟;喻指故乡或家乡。“山水窟”,指家乡或故乡。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祖国山水的喜爱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是日新雨歇,浮岚沾衣裳。”这里的“是日”,指的是某天的某一时刻;“新雨”,刚刚下雨;“浮岚”,指飘浮在空中缭绕的云雾。“沾衣裳”,指雨水打湿了衣服。这里描写了一个晴朗的日子,经过居庸关时,看到天空中有飘浮的云气,雨水打湿了衣衫的情景。

“水声与石𩰚,风飘韵清商。”这里的“水声”,指水流的声音;“石𩰚”,指石头撞击的声音;“风飘”,指风吹拂的声音;“韵”,此处指韵律;“清商”,指清脆悦耳的音乐。这里描写了经过居庸关时,听到水流声音和石头撞击的声音,感受到风吹拂的声音,以及听到清脆悦耳的音乐等情景。

“局辔不知高,浮云翼超骧。”“局辔”,指系在马上的缰绳;“知”,知道的意思;“高”,指高处;“浮云翼超骧”,形容身姿轻快,像鸟儿一样飞翔。这里描述了骑在马上的诗人,不知道前面的高度,但感到身姿轻盈,像鸟儿一样飞翔的情景。

“考牒曩有闻,经途今始详。”“考牒”,考察记录;“曩”,指过去;“经途”,经过的道路;“详”,详细地了解。“考牒曩有闻”意为:以前曾经有所了解;“经途今始详”意为:现在才知道经过的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蜿蜒。这里描述了诗人在经过居庸关时,对过往路线的了解,以及对道路的详细观察和思考。

“缅惟古塞北,八州犹汉疆。”“缅”,思念;“惟”,思考;“古塞北”,古代北方边境地区;“八州”,指八个州郡;“犹汉疆”,仍然属于汉朝疆域。这里的“犹”表示仍然,“汉疆”指汉朝的疆域。“缅惟”即“思念”。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边疆地区的怀念之情。

“控扼识形势,会同知乐康。”“控扼”,指控制扼守;“识”,“知道”;“形势”,地势和战略形势;“会同”,指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敌人;“知乐康”,知道国家安宁。这里描写了诗人对控制扼守地势和战略形势的认识,以及对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敌人所带来的国家安宁和幸福的感受。

“属兹景运开,六服连绥荒。”这里的“兹”,代词,指这;“景运”,指国家的政治形势;“六服”,古代天子所统辖的地区;“绥”,安抚、安定的意思;“荒”,边远之地。“属兹景运开”意为:由于国家政治形势的发展;“六服连绥荒”意为:使得六个地方都得到了安定和发展。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政治形势发展的美好祝愿。

“两京备巡幸,离宫岌相望。”这里的“两京”,指京城;“离宫”,指离皇宫不远的宫殿;“备巡幸”,准备进行巡视;“岌相望”,形容宫殿之间的距离很近,相互之间可以看得见对方。这里描写了皇帝在京城内外进行巡视的情景,以及离皇宫不远的宫殿之间的距离很近,相互之间可以看得见对方的场景。

“守岳特考制,如初非求祥。”“守岳”,指驻守在山岳之上;“特考制”,指特别考察制度;“如初非求祥”,意为像从前一样不寻求吉祥之事;“求祥”,指寻求吉祥之事。这里描述了驻守在山岳之上的官员们特别考察制度的情景,以及他们像从前一样不寻求吉祥之事的态度。

“式瞻龙德中,足徵王业昌。”“式”,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龙德”,指帝王的德行;“中”,指中间;“足徵”,“足以证明”的意思;“王业”,指国家的事业;“昌”,兴旺发达的意思。这里表达的意思是:仰望帝王的德行之中,足以证明国家的事业兴旺发达。

【赏析二】:

这是一首七言诗,作者自述过居庸关的经历,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意境阔大雄浑,感情深沉真挚,充分体现了元好问诗歌的特色。

这首诗的结构严谨完整,层次分明。全诗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前四句),开头两句写诗人来到居庸关后看到的第一幅画面:巍峨的高山和险峻的峡谷。然后写诗人沿着山道行走,看到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险峻的山路。接着写经过居庸关后看到的景色:层峦叠嶂,山影倒映在水面上,晨光洒满了山谷。最后写经过居庸关后看到的景色:山川开阔,道路平坦宽敞,人们熙熙攘攘地在市场上买卖东西,僧人们的住所也一应俱全。第二部分(中间十句),主要写诗人经过居庸关后的所见所闻。诗人先写了居庸关周围的自然景观:层峦叠嶂,山影倒映在水面上,晨光洒满了山谷。然后写经过居庸关后看到的景色:山势险峻,道路曲折如羊肠一般,车辆络绎不断。接着写经过居庸关后看到的景色:山谷开阔,道路平坦宽敞,人们熙熙攘攘地在市场上买卖东西,僧人们的住所也一应俱全。第三部分(后四句),主要写诗人经过居庸关后的所见所闻。诗人先写了经过居庸关后看到的景色:山势险峻,道路曲折如羊肠一般,车辆络绎不断。接着写经过居庸关后看到的景色:山势更加险峻,人们熙熙攘漫游走在山路上。然后写经过居庸关后看到的景色:经过居庸关后,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名胜:层峦迭嶂,群山环抱;层林尽染,阳光灿烂;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溪流潺潺,鱼翔浅底。第四部分(结尾两句),以感慨收尾。诗人感叹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环境中而深感荣幸,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祖国山河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