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鳌骧首戴三山,海波不惊坤轴安。
方壶员峤彼何境,灵气布濩非人间。
金银观阙势如翥,攒林珠树垂珊珊。
榱题竦擢明河畔,阁道横截浮云端。
仙人来往羽卫备,或驾紫凤骖青鸾。
《霓裳》法曲舞初破,执乐琼姬神采闲。
时容下界揽芗泽,却对连峰愁髻鬟。
茅龙飞去杳无迹,乌踆兔走双跳丸。
蓬莱舟近风引却,却叹灵踪难重攀。
是谁模写枕前梦,欲用镌凿区中顽。
神仙固多狡狯事,世儒论著存不删。
贾生赋鵩语夫道,后有达者当大观。
忽然为人化异物,斯理几何堪控抟。
仇池洞穴通小有,神清玉宇标孱颜。
彼皆因境示生悟,直启真源湔垢瘢。
嗟余质薄迫世隘,轻举便拟凌飞翰。
披图惝恍纵玄览,托乘浮游窥九关。
无穷八极冀一遇,返道遂与松乔班。
登年阅世要自致,何必辛苦成金丹。
这首诗名为《题瀛州仙会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巨鳌骧首戴三山,海波不惊坤轴安。
- 注释:巨大的鳌鱼昂首顶着三座山峰,海水波澜不兴,象征着地轴稳定。
- 赏析: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巨鳌的形象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和稳固的基础,而“海波不惊”则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整句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寓意深远,表达了对于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三句: 方壶员峤彼何境,灵气布濩非人间。
- 注释:方壶员峤是何等境界?灵气弥漫如同人间之外。
- 赏析:这两句通过对方壶员峤这一神秘之地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越现实的仙境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渴望。
第四、五、六句: 金银观阙势如翥,攒林珠树垂珊珊。
- 注释:金银建造的宫殿高耸入云,树木丛生,珍珠般晶莹。
- 赏析:这几句通过描绘宫殿建筑的华丽与自然景观的美丽,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金银和珠树的形象,既体现了富贵奢华,又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第七、八、九句: 榱题竦擢明河畔,阁道横截浮云端。
- 注释:屋檐翘起,犹如耸立在河岸边;阁道横亘云端,仿佛穿越云霄。
- 赏析:这几句通过对建筑细节的描绘,进一步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楼台高耸入云,与云端相映成趣,展现了一种宏伟壮丽的景象。
第十、十一句: 仙人来往羽卫备,或驾紫凤骖青鸾。
- 注释:仙人往来频繁,羽卫森严;或许驾驭着紫凤,骖驾着青鸾。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仙人出没的盛况以及其乘坐的神兽。这些神兽象征着尊贵和威严,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和想象。
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句: 《霓裳》法曲舞初破,执乐琼姬神采闲。
- 注释:《霓裳》是一种舞蹈曲目;手持乐器演奏时,琼姬显得从容自如,神情自若。
- 赏析:这几句通过对音乐和舞蹈的描述,展现了一种优雅和谐的氛围。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不仅能够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效果,也能够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第十六、十七、十八句: 时容下界揽芗泽,却对连峰愁髻鬟。
- 注释:时而低头品味香泽,却对着连绵的山峰发愁,愁绪如同发髻一样缠绕。
- 赏析:这几句描写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忧愁和感慨。这种对比和反差,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句: 茅龙飞去杳无迹,乌踆兔走双跳丸。
- 注释:茅龙腾空而去,踪迹全无;乌兔快速奔跑,宛如两个跳跃的弹丸。
- 赏析:这几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动静相宜的画面。茅龙和乌兔的形象,既有动态的生动性,又有静态的美感,使得整句话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
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句: 蓬莱舟近风引却,却叹灵踪难重攀。
- 注释:蓬莱仙舟靠近风向被吹回;却感叹仙踪难以再寻觅。
- 赏析: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美好但不可企及的向往之情。虽然仙舟临近,但却因为无法再次踏上仙境而感到遗憾和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句话充满了哀婉和惆怅的气息。
第三十一句: 是谁模写枕前梦,欲用镌凿区中顽。
- 注释:是谁在梦中模仿创作出这幅画?想要用镌刻的方式让世间的人也能欣赏到这份美丽。
-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造力的赞美以及对作品传播的期望。通过询问“是谁”,诗人似乎在寻找那位创作出这幅画的灵魂;而“欲用镌凿区中顽”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份美丽传递给更多人的愿望。
第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句: 神仙固多狡狯事,世儒论著存不删。
- 注释:神仙们确实有很多狡黠的事情,但是世俗的儒者却对此进行论述且从未删除。
- 赏析:这几句揭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尽管现实中有诸多不足之处,但人们依然执着追求那些美好的事物。这种对比和反差,增强了诗歌的思想深度和哲学意味。
第四十至五十五句: 贾生赋鵩语夫道,后有达者当大观。
- 注释:贾谊曾赋《鵩鸟之歌》(鵩即今杜鹃),认为它所传达的是道家之道。未来的有智慧之人将会看到这其中的真谛。
- 赏析:这几句通过对历史人物贾谊的引用,表达了对于道教理念的理解。贾谊的《鵩鸟之歌》被认为是对道家思想的一种诠释。诗人认为,只有未来的有智慧之人才能理解并领悟这其中的含义,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看法和期待。
第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句: 忽然为人化异物,斯理几何堪控抟。
- 注释:忽然之间变为人形化为异类,这样的道理有几多可以操控和掌握呢?
- 赏析: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变化无常的感慨。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奇妙的变化,有时甚至会突然变成另一种形态。诗人在这里用“斯理几何”来反问这种道理有多少是可以掌控的呢?这种提问方式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困惑,也透露出一丝哲理的思考。
第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句: 仇池洞穴通小有,神清玉宇标孱颜。
- 注释:仇池洞穴通向小有之地,神清气爽的玉宇中显现出孱弱的容颜。
- 赏析:这几句通过对仇池洞穴和小有之地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又平和的环境。仇池洞穴是一个隐秘的地方,通向小有之地则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这里充满了神秘和未知,但同时也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诗人在这里用“神清玉宇标孱颜”来形容这个环境的美好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第六十五、六十六、六十七、六十八、六十九、七十、八十、九十、十句: 彼皆因境示生悟,直启真源湔垢瘢。
- 注释:他们都是凭借外在的环境来启发内在的感悟,直接开启真源去除身上的污垢斑点。
- 赏析: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外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的看法。外部环境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但最终决定一个人成长的关键还是内在的感悟和修为。诗人认为,人们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和修行来去除身上的污垢斑点,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提升。这种看法既富有哲理性,也具有现实意义。
第七十一至八十五句: 嗟余质薄迫世隘,轻举便拟凌飞翰。
- 注释:我资质浅薄,身处尘世压力之下;轻率的行动便幻想着凌驾于飞翔之上。
- 赏析: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能力和处境的认识和反思。诗人认为自己的资质并不出众,而且面临着世俗的压力和挑战;因此他选择了一种轻松的态度来面对生活。诗人的这种态度既包含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妥协,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第八十六至一百一十三、一百一十四、一百一十五句: 披图惝恍纵玄览,托乘浮游窥九关。
- 注释:翻阅图画让人恍惚间进入玄妙的境地;寄托在浮萍上飘荡,窥视那九重天门的奥秘。
- 赏析: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探索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在阅读图画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玄妙的境界,仿佛置身于一个更高层次的世界之中。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愿意借助浮萍的力量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希望能够窥见那九重天门的秘密。这种探索的精神既体现了诗人的勇气和决心,也体现了他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第一百一十四、一百一十五、一百一十六句: 无穷极目八荒外,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