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帝婿王家宝绘堂,山川发墨开洪荒。
重江叠嶂诗作画,东坡留题云锦光。
又不见后身松雪斋中叟,伸纸临摹笔锋走。
楼台缥缈出林坳,芦苇萧骚藏泽薮。
白云飞不尽青冥,百丈牵江入樊口。
墨花照几射我眸,我为搴芳歌远游。
胸中是物有元气,世上何所无沧洲。
我疑此叟犹未化,瞬息御气行九州。
五山四溟一觞豆,琐细弗遗囊楮收。
故能援毫发天藻,不与俗工争丑好。
楚山云归楚水流,万里秋光如电扫。
拈来关董散花禅,别出曹刘斲轮巧。
披图我作如是观,毛颖陶泓共闻道。
呜呼相马亦相人,驽骀岂得同翔麟。
舍夫毛骨论形似,如此鉴赏焉能真。
后来有问延祐脚,意索举似吾方歅。
【解析】
本诗是元代诗人赵孟頫的《松雪老人临王晋卿烟江叠嶂图歌》。此诗先写王晋卿画,接着写赵孟頫自己的绘画,最后以议论结尾。在结构上,全篇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开头四句),写王晋卿画;第二层(中间十句),写赵孟頫自己的绘画;第三层(后四句),议论画艺,抒发感想;第四层(最后两句),点明题旨,收束全篇,余韵不尽。
【答案】
【注释】
1.君:指人主皇帝。不见:没有看见。帝婿:帝王的女婿。2.宝绘堂:指宋徽宗的书房。3.山川发墨:用墨色表现山势、水势。4.青冥:天空。5.樊口:樊溪口。6.关董:唐代画家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善画山水,风格接近王维、吴道子。7.曹刘:三国魏曹不兴、晋朝刘瑱,都是擅画人物、鸟兽的画家。《庄子·天下》:“惠子谓庄子曰:‘魏王居漳之旁而吾惊其为大’。”8.毛颖、陶泓:皆指笔。毛颖为秦朝蒙恬所制,后传至汉代,称为“书圣”王羲之所创。陶泓为晋代陆机所制,称为“笔圣”。9.驽骀:劣马。10.驽骥同途:比喻才能相同的人走同样的路。11.意索举似:即意索提要,指对作品进行评论。12.歅(huì):通“会”,合于。13.相夫:比喻评论他人。14.驽骀岂得同翔麟:驽马怎么能和麒麟一同翱翔呢?喻指才能不同的人不能在同一道路上取得成就。15.舍夫:舍弃他。
【译文】
你不曾见到帝王的驸马王晋卿的宝绘堂,用墨色来描绘山川开天辟地;重山叠嶂的画,是东坡留下的云锦般的光华。你不曾见到后身松雪斋的老叟,伸纸临摹笔锋游走;楼台缥缈,出林坳,芦苇萧骚藏泽薮。白云飞不出去,青冥高不可及,百丈的高山连着樊口。墨花照几射我眸,我被它吸引,为之搴芳歌远游。胸中是物有元气,世上哪有沧洲?我怀疑此老叟还未能成仙化,瞬息间驾驭气运行走九州。五山四溟一觞豆,琐细之物毫不遗漏,收集在囊中。所以能援毫发天藻,与俗工争丑好。楚山云归楚水流,万里秋光如电扫。拈来关董散花禅,别出曹刘斲轮巧。披图我作如是观,毛颖、陶泓共闻道。呜呼相马亦相人,驽骀岂得同翔麟。舍夫毛骨论形似,如此鉴赏焉能真。后来有问延祐脚,意索举似吾方歅。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赵孟頫的《松雪老人临王晋卿烟江叠嶂图歌》。此诗先写王晋卿画,接着写赵孟頫自己的绘画,最后以议论结尾。在结构上,全篇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开头四句),写王晋卿画;第二层(中间十句),写赵孟頫自己的绘画;第三层(后四句),议论画艺,抒发感想;第四层(最后两句),点明题旨,收束全篇,余韵不尽。
此诗前半部分主要描写王晋卿的作品和赵孟頫的绘画。首联“君不见帝婿王家宝绘堂,山川发墨开洪荒”一句,首先提出“王家宝绘堂”这一主题,然后指出其画的特点是“山川发墨开洪荒”,既指王晋卿善于运用笔墨来表现大自然的雄奇壮丽之美,又暗示了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非常高。“重江叠嶂诗作画”二句承上启下,进一步说明这幅作品的构图十分精妙绝伦。接着,作者分别写了王晋卿和赵孟頫的画作。“又不见后身松雪斋中叟,伸纸临摹笔锋走”二句,写赵孟頫的画作。“楼台缥缈出林坳”二句,描写了赵孟頫的画作中的楼台建筑。“白云飞不尽青冥”二句,描写了赵孟頫的画作中的白云飘动的情景。“百丈牵江入樊口”二句,描绘了赵孟頫的画作中的江水奔流的情景。“墨花照几射我眸,我为搴芳歌远游”二句,写赵孟頫的画作给作者带来的视觉享受。“胸中是物有元气,世上何所无沧洲”二句,写作者通过观察赵孟頫的画作而得到的启示和感悟。“我疑此叟犹未化,瞬息御气行九州”二句,写作者对赵孟頫画作的理解。“五山四溟一觞豆,琐细弗遗囊楮收”二句,描绘的是赵孟頫画作中的细节之处。“故能援毫发天藻,不与俗工争丑好”二句,写赵孟頫画作的艺术特点。“楚山云归楚水流,万里秋光如电扫”二句,写赵孟頫画作中的自然景观。“拈来关董散花禅,别出曹刘斲轮巧”二句,引用典故,赞美王晋卿和赵孟頫的画作技艺高超。“披图我作如是观,毛颖陶泓共闻道”二句,以“毛颖陶泓”来比喻赵孟頫的画作。最后两句,“呜呼相马亦相人,驽骀岂得同翔麟”二句,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性概括。最后两句以议论结束,点明题旨。“舍夫毛骨论形似,如此鉴赏焉能真。”意思是说,如果只是从外表上看画的好坏,那么这样的鉴赏是没有价值的。最后两句以议论结束,点明题旨。这两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