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道中

十二西郎缥缈中,颜行壁立插晴空。
欲携天地诸山去,不逐秦鞭过海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城道中》的艺术魅力与哲思

刘因的《满城道中》,是元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对人生、世态和理想的深邃思考。

在学馆三年梦后,诗人踏上西山之路,这不仅是一次物理空间的转变,亦是精神世界的升华。“学馆三年梦”不仅指其求学时光之长, 更寓意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理想抱负的执着,这既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是对未来道路的憧憬。

“西山此日行”中的“西山”,象征着诗人的人生旅途,同时也暗喻着自然界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行”字,则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向往。

“人生两屐足”,这里的“屐足”指的是古人穿木屐行走的痕迹,意味着人生的足迹。诗人以此形象地表达了人世间的沧桑变化和生命的沉重。“世累一蓑轻”,则是说虽然世间的纷扰如蓑衣般沉重,但诗人对此却持有一种轻松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超然与洒脱。

诗中“别涧水流合,断林烟补平”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自然画面:溪流汇合的动态美与山林宁静的静态美相互映衬,展现了诗人对和谐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谁能分半壑,相与结岩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的追求。在这里,“分”与“结”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指分割,后者指融合,反映了人与自然应如何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理念。

《满城道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人生感悟,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