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馆三年梦,西山此日行。
人生两屐足,世累一蓑轻。
别涧水流合,断林烟补平。
谁能分半壑,相与结岩耕。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满城道中
这句诗意味着诗人行走在满城的路上,这里的“满城”可能指的是某个城市或城镇。”道中”则是指在路上或城中的街道。
2. 学馆三年梦
此句表达的是诗人在学馆学习了三年的时间,但最终并未实现他的梦想。”学馆”指的是学校或者学习的场所,”三年梦”则表明诗人在这三年内一直抱有某种梦想或者期望,但结果并不如愿。
3. 西山此日行
这里的“西山”可能是指诗人所在地附近的山脉,”此日行”则暗示了诗人选择在这个日子进行旅行或出行。
4. 人生两屐足
这一句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人生的坎坷和艰辛,”屐足”指的是鞋子的鞋底,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的足迹,暗示人生充满坎坷和困难。
5. 世累一蓑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生活中的琐事和困扰就像一件轻便的蓑衣一样,可以轻易地放下。”世累”指的是世间的烦恼和责任,”一蓑轻”则表示这些琐碎的事情并不足以成为负担。
6. 别涧水流合
这里的“别涧”可能指的是一条小溪或者山涧,”水流合”则描绘了水流汇流的情景。这句诗可能在描绘诗人行走过程中遇到的自然景象,或是表达一种顺应自然、顺应生活的哲学理念。
7. 断林烟补平
这句话可能是描述一幅画面:一片被风吹断的树林中,烟雾袅袅升起,仿佛修补了那片断裂的景象。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而和谐的感觉,也可能是诗人在寻找心灵的慰藉。
8. 谁能分半壑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感慨:谁能真正理解并分担我内心的一半?”分壑”可能指的是分担重任或分享心事,”半壑”则代表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或思想。
9. 相与结岩耕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一起在岩石上耕作,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相与”意为共同、相伴,”结岩耕”则是在岩石上耕种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译文
走在满是尘埃的城市道路上,我在学馆里度过了三年时光,却未能实现我心中的梦想。如今,我在西山之日行旅中,感受着人生的起伏与艰辛。虽然世间的纷扰让我步履沉重,但我依旧保持着一颗轻松的心态。我行走于山间的小径上,看着溪水流淌,仿佛在为这片断木添上新的生机。我渴望有人能理解我的内心世界,与我一同承担这份重担。我们一起在岩石上耕作,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诗中的“学馆”和“道中”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但他也明白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西山此日行”和“人生两屐足”反映了他的现实生活和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不拔。诗中的“世累一蓑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淡然态度,而“谁能分半壑”则表达了他对于心灵寄托的渴望。最后两句“相与结岩耕”和“相与结岩耕”描绘了他与朋友共同在自然中寻找安宁和快乐的场景,展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素却意味深长,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