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宴乐

呜咽洞箫里,皓齿艳歌声。同声同气相应,双凤一时鸣。春昼沉香火底,凉月碧桃花下,握手共谁听。有酒且勿醉,细倩玉纤倾。
白髭须,缘底事,为愁生。尊前怨思儿女,向我诉衷情。东第贵官鼓吹,北里市尘筝笛,适意各欣荣。老耳未聋聩,日日饮升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 · 宴乐》是元朝诗人胡祗遹的一首词作。胡祗遹,这位元初的文学家,以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词的内容、背景以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胡祗遹(约活动于元初),字彦升,号紫山居士,河南洛阳人。他是元代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以其诗词著称。他的文学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与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1. 词作原文
    呜咽洞箫里,皓齿艳歌声。同声同气相应,双凤一时鸣。春昼沉香火底,凉月碧桃花下,握手共谁听。有酒且勿醉,细倩玉纤倾。白髭须,缘底事,为愁生。尊前怨思儿女,向我诉衷情。东第贵官鼓吹,北里市尘筝笛,适意各忻荣。

  2. 作品赏析

  • 情景交融:词中描绘了一幅宴会上的美好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音乐、美酒、美人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和谐而美好的氛围。
  • 情感深邃:通过对“有酒且勿醉”等句子的解读,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一方面,他似乎沉浸在这短暂的欢愉之中,另一方面又不免被内心深处的忧愁所困扰。这种矛盾的情感表达使得他的词作更具有深度和感染力。
  • 意象丰富:词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皓齿艳歌声”、“双凤一时鸣”等,既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也富有诗意,使整个画面更加鲜活。
  1. 写作背景
  • 《水调歌头 · 宴乐》创作于元朝初期,当时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但民间疾苦仍存。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胡祗遹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因此,他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水调歌头 · 宴乐》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的作品,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词作。通过对它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