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咽洞箫里,皓齿艳歌声。同声同气相应,双凤一时鸣。春昼沉香火底,凉月碧桃花下,握手共谁听。有酒且勿醉,细倩玉纤倾。
白髭须,缘底事,为愁生。尊前怨思儿女,向我诉衷情。东第贵官鼓吹,北里市尘筝笛,适意各欣荣。老耳未聋聩,日日饮升平。

注释及赏析:

  1. 呜咽洞箫里,皓齿艳歌声。
  • 注释:“呜咽”形容洞箫声音凄清悲切;“皓齿”指洁白的牙齿;“艳歌声”则描绘出歌声的美妙动听。
  • 赏析:此句描绘了宴会上音乐与歌声交织的景象,洞箫的声音低沉而婉转,伴随着美丽的歌声,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愉悦的氛围。
  1. 同声同气相应,双凤一时鸣。
  • 注释:“同声同气”指的是声韵相合,气质相通;“二凤一时鸣”比喻两位高贵之人同时出现,如同两只凤凰在空中鸣叫,象征着高贵与和谐。
  • 赏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高雅艺术和美好人际关系的追求和赞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雅士的尊重和推崇。
  1. 春昼沉香火底,凉月碧桃花下,握手共谁听。有酒且勿醉,细倩玉纤倾。
  • 注释:在温暖的春日里,人们在沉香燃烧的火光中交谈,凉爽的月光洒在碧绿的桃花树下。两人紧紧握手,不知道在听谁的诉说。尽管有美酒可饮,却不必醉倒,因为可以请美女斟酒。
  • 赏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宴会图景。诗人不仅关注于宴会的外在环境,更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女性角色在宴会中的微妙作用。
  1. 白髭须,缘底事,为愁生。尊前怨思儿女,向我诉衷情。
  • 注释:白发丛生,不知是什么原因让愁绪萦绕在心头。在酒桌前,有人向我倾诉着对儿女的思念之情。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生衰老的感慨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家庭亲情的重视和对他人遭遇的同情。
  1. 东第贵官鼓吹,北里市尘筝笛,适意各欣荣。老耳未聋聩,日日饮升平。
  • 注释:在豪华的府邸中,吹打乐器的声音震天响起;在北里的街头,市民们弹奏着筝笛,各自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即使我的耳朵已经有些迟钝,但我依然可以每天沉浸在这种和平安宁的氛围中。
  •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一方面,他欣赏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平民百姓的欢乐和满足。诗人通过对这两种生活方式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多样性的理解和接纳。

译文:

呜咽洞箫里,皓齿艳歌声。同声同气相应,双凤一时鸣。
春昼沉香火底,凉月碧桃花下,握手共谁听。有酒且勿醉,细倩玉纤倾。
白髭须,缘底事,为愁生。尊前怨思儿女,向我诉衷情。东第贵官鼓吹,北里市尘筝笛,适意各欣荣。老耳未聋聩,日日饮升平。

这首诗通过描绘宴会上的优雅场景和人物互动,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赞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庭亲情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