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 寄李都运有之

人情冷暖共高低。疏慵非所宜。老夫碌碌本无机。闲教造物疑。
形木槁,鬓丝垂。山林先有期。故人只道挂冠迟。此心应不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阮郎归·寄李都运有之》是一首元朝诗人胥鼎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冷暖的深刻感悟

《阮郎归·寄李都运有之》是元朝诗人胥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在理解这首古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 诗词原文:《阮郎归 寄李都运有之 中州乐府》
人情冷暖共高低。疏慵非所宜。老夫碌碌本无机。閒教造物疑。形木槁,鬓丝垂。山林先有期。故人只道挂冠迟。此心应不知。  
  1. 诗词翻译:诗中的表达“形木槁,鬓丝垂。山林先有期。”意味着诗人已到了晚年,身体和精神都已逐渐衰老,而心中却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2. 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形木槁”与“鬓丝垂”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诗人将自己比作已经枯槁的树木,而自己的白发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形象地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哀愁。
  3. 作者背景:胥鼎作为金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阮郎归·寄李都运有之》的创作时间是在金朝末年,这一时期社会动乱频繁,人们的生活颠沛流离。在这种环境下,胥鼎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4. 情感寄托:诗中的“此心应不知”,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在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困惑之后,转而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脱。这种情感的转换,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给人以深思。

《阮郎归·寄李都运有之》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和生活感悟的诗歌,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心路历程。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