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 赋凤仙花

菊婢标名,凤仙题品,纷纷随处成丛。甚玉钗浑小,宝髻微松。依旧花分五彩,毗陵画、总付良工。谁为伴,鸡冠染紫,雁阵来红。
玲珑。英英秀质,多想是花神,剪彩铺茸。却易分高下,难辨雌雄。疑把守宫同捣,端可爱、深染春葱。开还谢,从风乱飘,好上梧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凤凰台上忆吹箫·赋凤仙花》是元代词人凌云翰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凤仙花在风中摇曳的景象,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态。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凌云翰,字彦狮,元朝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约1330-1390年间生活。他的词作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对后世亦有影响。
  2. 创作背景:据《词林纪事》记载,凌云翰因明初被荐为成都府学教授后因渎职无能而被贬谪南荒。这段经历可能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自然之美,从而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
  3. 内容解析:《凤凰台上忆吹箫·赋凤仙花》中的“菊婢标名,凤仙题品”,描绘了凤仙花随处成丛的景象,菊花与凤仙花的并置,形成了色彩上的对比,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
  4. 文学价值:此词不仅是凌云翰词作的代表,更是元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情描绘的典型体现,展示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5. 艺术特点:该词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如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画意。同时,词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体现了元代词人的豪放风格。
  6. 文化意义:作为元代词坛的重要作品,此词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也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凤凰台上忆吹箫·赋凤仙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值得读者去细细品味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