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唱离歌,前湖一棹过。
日斜山似近,水落渚偏多。
寒意归沙柳,秋风到浦荷。
不知今夜梦,还隔几烟波。
送易架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易架阁》是一首元末明初时期的作品,作者为徐贲。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送易架阁》的原文如下:
何处唱离歌,前湖一棹过。日斜山似近,水落渚偏多。
寒意归沙柳,秋风到浦荷。不知今夜梦,还隔几烟波。这首诗以“何处唱离歌”为起笔,直接引入了离别的主题,通过“前湖一棹过”描绘了友人乘船远去的场景,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即将分离的愁绪。接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日斜、山近、水落等,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离别的氛围。
这首诗不仅在情感表达上细腻真挚,而且通过景物的选择也十分考究。诗人选取了典型的离别场景中的自然元素——湖、舟、山、水,以及秋天特有的景象如落叶、秋风等来渲染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特别是“寒意归沙柳,秋风到浦荷”这两句,更是将季节的变化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
这首诗的结构也非常精妙。全篇采用四句成章的形式,每章均围绕离别展开,层次分明又相互呼应。尤其是最后一章,诗人通过对“今夜梦”与“几烟波”的设问,巧妙地引出了对未来命运的未知与期待,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看,《送易架阁》不仅是一首送别的诗,更是一部充满哲思的作品。它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观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面对乱世时的心态与情感。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及对自然美与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送易架阁》作为一部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元末明初文人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人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魅力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