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雪山送陈庭学

蜀岭镇金位,岩壑皆古雪。
春风吹不消,积厚冻愈结。
寒色照锦城,皎若冰壶彻。
势与太白抗,崇险自天设。
君今此宦游,一览尽奇绝。
人系山重轻,相望并高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雪山送陈庭学》是元末明初诗人徐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徐贲(1335-1379):字幼文,号北郭生,祖籍四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的诗作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1. 诗歌原文
  • 蜀岭镇金位,岩壑皆古雪:描绘了蜀岭山势雄峻,山峰如镇守之位,岩石峡谷覆盖着古老的积雪。
  • 春风吹不消,积厚冻愈结:春风吹拂也难消去厚重的积雪,反而让积雪更加厚实。
  • 寒色照锦城,皎若冰壶彻:寒冷的色调映照在锦城的繁华之中,如同清澈透亮的冰壶。
  • 势与太白抗,崇险自天设:形容山峰的险峻高耸,似乎与天上的星辰相比肩,自然生成。
  • 君今此宦游,一览尽奇绝:你如今在此地做官游历,可以一览无余地欣赏到这里的奇异景色。
  • 人系山重轻,相望并高洁:人们行走在这座山上,似乎显得格外轻盈;相互观望,彼此都展现出高尚的情操。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赋得雪山送陈庭学》在艺术上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对比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陈庭学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 情感表达:诗中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丽,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主题深意: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末明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但也是文化繁荣、文人辈出的时期。
  • 个人经历:徐贲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思想感情。
  • 文学价值:《赋得雪山送陈庭学》作为徐贲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文学价值在于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赋得雪山送陈庭学》不仅是徐贲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元末明初文学和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