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刘伶台送丁掾之淮安

刘伶沛国人,独以好饮名。
每乘苍鹿车,出入携瓶罂。
结交嵇阮徒,陶然过平生。
妻言不足听,自谓能忘情。
常使荷锸随,已觉累尔形。
如何饮酒台,却在淮阴城。
千年土花白,尚疑垒曲成。
至今台下草,春风吹不醒。
君行戒晨装,淮泗千里程。
登台勿酹酒,当诵周觞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刘伶台送丁掾之淮安》是一首由元末明初诗人徐贲创作的五言排律。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徐贲,字幼文,号北郭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四川,郡望郯郡(今山东郯城)。他出生于元末明初,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
  1. 诗歌原文
    刘伶沛国人,独以好饮名。
    每乘苍鹿车,出入携瓶罂。
    结交嵇阮徒,陶然过平生。
    妻言不足听,自谓能忘情。
    常使荷锸随,已觉累尔形。
    如何饮酒台,却在淮阴城。
    千年土花白,尚疑垒曲成。
    至今台下草,春风吹不醒。
    君行戒晨装,淮泗千里程。
    登台勿酹酒,当诵周觞铭。

  2.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描绘刘伶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古人生活的怀念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刘伶饮酒行为的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哲学。
  • 诗中的“如何饮酒台,却在淮阴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过去时光的追忆。诗人认为,即使岁月变迁,那些历史的遗迹仍然能够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
  • 诗中的“君行戒晨装,淮泗千里程”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丁掾的祝福和期望。诗人希望丁掾在旅途中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顺利地完成旅程。

这首《赋得刘伶台送丁掾之淮安》不仅是徐贲创作生涯中的一篇佳作,也是了解元末明初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徐贲的艺术才华,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