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晴散越王台,万壑千岩锦绣开。
攲枕僧钟云外落,卷帘渔唱镜中来。
树藏茅屋鸡声断,露湿松巢鹤梦回。
安得画图分隙地,移家仍住小蓬莱。
越山清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越山清晓》是元末明初诗人贡性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越山的清晨美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的第一句“曙光晴散越王台”描绘了一幅日出时分的越山景色。这里的“越王台”可能是指历史上越国的王宫遗址,通过这个地点来展现越山的雄伟与历史的沉淀。紧接着的“万壑千岩锦绣开”则进一步渲染了越山的自然美,万壑千岩如同被锦绣所覆盖,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这两句通过对地理特征的描写,为读者营造出一种恢弘而深远的意境。
“攲枕僧钟云外落,卷帘渔唱镜中来”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僧人的打坐和渔人的生活,表现了一种闲适与超脱的生活态度。诗句中的“欹枕”、“僧钟”、“渔唱”,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同时,“镜中来”的用词增添了诗意的美感,使读者仿佛能从画中听到渔歌的声音。
“树藏茅屋鸡声断,露湿松巢鹤梦回”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早晨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以“鸡声断”暗示了山村的静谧,而“鹤梦回”则传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安得画图分隙地,移家仍住小蓬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渴望。他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就如同蓬莱仙境一般美丽、宁静。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状态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越山清晓》不仅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更通过内心的抒发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状态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